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脑络通颗粒对急性脑梗死模型大鼠的影响*
脑组织,神经功能,1材料,2方法,3结果,4讨论
李亚军,李良勇,吴云虎,杨文明,2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2.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8
脑梗死是颅内动脉供血主干或穿支动脉突然中断血流,使其供血区域突然缺血缺氧,脑组织迅速坏死的一类疾病[1],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相应区域的神经功能缺损,可表现为偏瘫、偏盲、偏深感觉异常以及头晕等症状,大血管闭塞可能使患者除以上表现外迅速进展为昏迷状态,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是目前致残、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2],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3]。目前,对时间窗内的脑梗死患者常使用药物静脉溶栓和大血管病变的机械取栓等治疗,但是能够从中获益的患者比较少[4],所以药物保守治疗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药物保守治疗主要通过改善侧支循环,挽救缺血半暗带,同时通过脑细胞保护剂抑制凋亡神经细胞发生炎症反应,降低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5]。在急性期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反应贯穿急性期的全过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6]。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脑络通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对于该药临床使用机制缺乏客观依据。本文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探讨脑络通颗粒对急性脑梗死模型大鼠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挖掘脑络通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1 材料
1.1 动物15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 180~220 g,购自郑州市惠济区华兴实验动物养殖场,许可证号:SCXK(豫)2019-0002,合格证号:HXDW221936。大鼠饮用水为灭菌二级超纯水,质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饲养环境:温度范围20~25 ℃,相对湿度范围40%~70%。实验前大鼠在动物房环境中适应7 d。本实验经安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许可(动物伦理编号:AHUCM-rats-2022099)。
1.2 药物与试剂黄芪、当归、赤芍、川芎、葛根、石菖蒲、地龙、熟地黄(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6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