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聚方治疗脾虚痰湿型腹型肥胖*
腰围,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张曾,万雪影,周凤珠,张端淳,傅晓东,冯晓桃,何燕铭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 2.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604;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 200400; 4.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200
腹型肥胖又称中心性肥胖,是指脂肪在腹腔内肠系膜、内脏器官以及主动脉周围囤积的肥胖[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6年,全球有超过19亿成人超重,6.5亿多人肥胖[2-3]。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腹型肥胖率为40.7%,且随着年龄增长,腹型肥胖率会出现上升趋势[4]。在所有肥胖患者中,腹型肥胖比其他类型肥胖危害更大,与心血管疾病[5-6]、糖尿病[7]、肌肉骨骼疾病[8]及某些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期寿命及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9]。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式获准临床应用的抗肥胖药物包括两种:中枢性的抗肥胖药物和脂酶抑制剂[10]。其中中枢性的抗肥胖药物存在明确的或潜在的心血管疾病不良反应,而服用脂酶抑制剂的患者中大约有1/3的患者会出现胃肠道及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且干扰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因此,临床亟须寻找新的有效安全的抗肥胖或减脂药物。中医药治疗肥胖症疗效明确,优势明显。中医认为,肥胖与饮食、遗传、年龄、性别、地域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主要体质影响因素为痰湿质和气虚质。临床在运用中医药治疗肥胖时,多从“痰湿”和“气虚”等方面着手,进行辨证论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1)腹型肥胖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1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发布《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11]及《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12],应符合以下标准:①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②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8 kg·m-2。(2)脾虚痰湿证型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其证候如下:主症:形体肥胖,动则气短,肢体困重,自汗,大便不实;次症:脘腹胀满,头晕头胀,食少纳呆;舌脉: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濡缓等。
具备以上主症中的两项及两项以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7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