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学报》 > 2023年第10期
编号:632278
基于“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23年10月9日 中医学报 2023年第10期
脓血,病机,1“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理论源流及内涵,2从“寒气生浊,热气生清”分析UC病机,3“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理论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治的指导,4验案举隅,5结语
     赖素玉,任冰,赵姿婷,曾译贤,阮梦怡,万祖霖,李佳琦,王晓锋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3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肠道疾病,病变以结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慢性炎症改变为特点[1-2]。研究表明,UC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3],成为消化系统疑难病之一。目前U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病程迁延、反复发作,西医治疗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以对症治疗为主,促进UC临床缓解,但总体疗效一般。UC病情缠绵,或将成为终身性疾病,中医药是一种综合治疗手段,在控制UC疾病进展、改善症状、减少复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飧泄”“肠澼”“久痢”“肠风”范畴,其病位在肠,与脾胃、肝、肾、肺多脏腑密切相关,且以脾胃为主。后世医家对其各有见解,如张仲景从六经论治“下利”,刘河间从调和气血论治“泻痢”,喻嘉言从逆流挽舟论治“泄痢”,张景岳则提出从“寒热”论治“痢”等。寒热本为阴阳两端,阴阳反作则疾病发生也。本文基于《黄帝内经》“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理论[4],以“本于脾胃”为切入点,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及治疗。

    1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理论源流及内涵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阐明自然规律:“寒气所生浊阴出于下窍,热气所生清阳出于上窍”。若违反其规律,则产生飧泄、濡泄也。泄泻本为实,病情缠绵加重甚则癌变,泻久成痢,由实致虚,故UC属于虚实夹杂之病。泄泻多因脾胃虚弱导致水谷不分,清浊不分困于中焦;UC“屡发暂愈”,湿滞内停日久,留于肠中,阻碍气机,导致脂络受伤,病在下焦。脾为生化之源,胃为水谷之海,脾胃充盛则肺有所养,肺气盛则水液代谢正常,水升则火降,水火既济则濡养周身,脾胃若虚,四脏俱无生气[5]。究其本源,不外乎水火土三气:其中土者脾胃,居中央生湿,湿气与寒热二气相合,寒热交错则飧泄始生;木亦能泻,责之脾土本虚,肝气上逆伤及脾土,泻痢生也;金水亦能泻,责之金水同气,因水气之清而肺金失其燥性,乃生泄泻(详见图1)。因此,治疗UC疾病时应从“寒热二气”病机出发,加之运化脾胃,才能分清化浊、固本清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3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