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郁折之”探讨通法治疗肾性水肿*
肾络,玄府,1“水郁”是肾性水肿潜在病机,2“水郁折之”辨析及通法应用,3验案举隅,4小结
赵云,闫子铭,李博洋,秦建国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肾性水肿是指由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引起机体水钠潴留、低蛋白血症或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导致组织疏松部位水肿,多从眼睑、颜面部或下肢部位开始,严重者波及全身,出现胸腹水等[1],同时常伴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其他肾脏病的表现,是肾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2]。西医治疗多数选择限盐及利尿剂,短期疗效较好,但肾性水肿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后期由于利尿剂抵抗,疗效较差,且易对肾功能造成进一步损害[3]。
中医辨证治疗肾性水肿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小。水肿在中医属水气病范畴,亦称为“水病”“阴水阳水”“胕肿”等[4]。“水郁折之”理论作为《黄帝内经》 中“五郁之治”之一,逐渐被后世医家阐释为痰饮、水肿等病症的治疗原则[5]。本文基于“水郁折之”理论探讨肾性水肿的发病与治疗,以期为临床治疗肾性水肿提供新思路。
1 “水郁”是肾性水肿潜在病机
“水郁折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水郁本为运气之说,指水之运气郁滞不畅,亦指病症名,是水湿郁阻之证[6]。张介宾《类经》言:“天有五运之郁,人有五脏之应。”肾五行属水,为寒水之脏,《素问·水热穴论》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肾者牝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津液输布于全身依赖于肾气的蒸腾气化作用,即《素问·逆调论》所云:“肾者水脏,主津液”。因此水郁也可理解为肾郁,如明代孙一奎《医旨绪余》所言:“水郁折之,水郁者,肾郁也”。郁者,不通也,《辞海》云:“郁,闭结。”肾郁包括肾功能之郁和结构之郁,肾发挥水液代谢功能依赖于阴阳相贯,气血通畅,若阴阳气血功能郁滞,或玄府-肾络结构之郁,均会导致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积聚,溺毒留滞,发为肾性水肿。
1.1 肾阴阳气血功能之郁是重要因素肾主水藏精,司开阖,为封藏之本,内寄肾阴肾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阳化气,阴成形”。阴精濡养肾体,肾阳蒸腾气化,全身水液在肾阳的气化下清者上输,发挥滋养四肢百骸的作用,浊者下泄化为小便而出。水液排泄依赖肾之开阖,肾阳主开,开则尿液生成而排出;肾阴主阖,阖则尿液暂存[8],精微重新吸收。唯肾阴阳平衡贯通、气化如常,机体水液代谢方能正常。《医门法律》曰:“肾司开阖,肾气从阳则开……肾气从阴则阖……水不通为肿。”若肾阴凝滞,阳气怫郁,阴阳不通,则气化功能失司,水不得化,发为水肿;开阖失司,精微外溢,导致尿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8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