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延边医学》 > 2012年第3期
编号:12283079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日 《延边医学》 2012年第3期
     【摘要】 近些年来,临床上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也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肱骨髁上骨折的类型、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具体信息如下。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类型;治疗进展

    肱骨干和肱骨髁交界产生的骨折即被称为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幼龄儿童(通常介于5~10岁之间)发生的几率最高,占儿童肘部骨折约60%~70%左右;间接暴力例如运动伤害、生活意外以及交通事故等因素易引发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表现主要以肘部肿胀明显、剧痛及活动受限为主,髁上部位压痛明显,并可触及骨擦感和反常活动。一方面,这类骨折会因为出血和组织肿胀等一系列的原因而产生较强的间室内压力,从而使得组织微循环受到影响和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最终引发肌肉神经缺血,这会加剧复位的难度;另一方面,这类骨折又会有血管神经损伤的存在,特别如尺神经损伤;多发并发症有肘内翻、肘关节功能改善差与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近些年随着关于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肱骨髁上骨折已经有多种手段[1],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并发症的出现。本文主要对肱骨髁上骨折的类型、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具体信息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肱骨髁上骨折的类型

    1.1 伸直型:这种类型是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占95%左右。跌倒时肘关节在半屈曲或伸直位,手心触地,暴力经前臂传达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由于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时,肱骨下端除接受前后暴力外,还可伴有侧方暴力,按移位情况又分尺偏型和桡偏型。

    1.1.1 尺偏型:骨折暴力来自肱骨髁前外方,骨折时肱骨髁被推向后内方。内侧骨皮质受挤压,产生一定塌陷。前外侧骨膜破裂,内侧骨膜完整。骨折远端向尺侧移位。因此复位后远端容易向尺侧再移位。即使达到解剖复位,因而内侧皮质挤压缺损而会向内偏斜。尺偏型骨折后肘内翻发生率最高。

    1.1.2 桡偏型:骨折断端桡侧骨皮质因压挤而塌陷。外侧骨膜保持连续。尺侧骨膜断裂,骨折远端向桡侧移位。此型骨折不完全复位也不会产生严重肘外翻,但解剖复位或矫正过度时,亦可形成肘内翻畸形。
, 百拇医药
    1.2 屈曲型:此种类型并不多见,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常为后下斜向前上方。

    2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展

    2.1 闭位复合外固定[2]:选择手法复位外固定是现阶段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治疗运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手段,很少有并发症的出现。为了能够让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骨折端的侧向与前后的倾斜以及旋转畸形得到改善,复位是必须拥有断端的完善对线。然而,对于那些出现尺偏移位的骨折患者,需遵循“矫枉过正”的原则,最好能够达到桡侧嵌插以及尺侧略有分离的效果来最大程度地避免肘内翻的发生。

    2.1.1 夹板固定:这种固定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4世纪就有记载有竹简固定法的出现。通过使用夹板固定在骨折已复位的肢体上,促进骨折断端的愈合;另外通过功能锻炼达到骨折愈合与改善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医学技术的不断改善使得夹板固定治疗法也逐渐成为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发现夹板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显著,且出现如肘内翻等并发症几率小。
, http://www.100md.com
    2.1.2 石膏固定:石膏固定法可以灵活控制前臂旋转以及屈肘角度[3-4]。屈肘90°旋前位固定适用于骨折远端尺侧移位、外侧骨膜断裂和内侧骨膜完整患者;屈肘90度旋后位固定则适用于骨折远端内外侧骨膜均断裂或粉碎骨折患者。

    2.2 牵引治疗:牵引可降低肘内翻发生的可能性。尺骨鹰嘴牵引治疗GartlandIII 型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显著;三维牵引治疗骨折残余移位,可很大程度避免肘内翻畸形。然而此种治疗方法需患者卧床,疗程长以及费用高。

    2.3 手术治疗:肘内侧切口:肘关节内侧作纵切口,游离并保护尺神经,从内侧肌间隙分离到骨折部。桡侧不能直视,凭手感骨折复位固定。肘外侧切口:肘关节外侧作纵切口,从肱三头肌和肱桡肌间隙进入,清理骨折端,复位后用手指或巾钳固定骨折端再行固定。肘后侧切口:肘后正中线直或"S"形切口,分离尺神经,肱三头肌腱"V"形切开,轻剥离骨膜,复位后行固定。手术方法不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第一选择,虽复位效果可能会较好,然而肘内翻的出现却难以避免,避免肘内翻的出现主要考虑原始移位和复位的稳定性。
, 百拇医药
    3 结束语

    肱骨髁上骨折在幼龄儿童较为常见[5],近些年的对于其的治疗进展有了很大地提高,效果显著。但是问题仍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肘内翻在治疗过程中时有出现,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出现率较大。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并发症的出现;若发现有并发症发生,则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针对性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闫军,王洪俊,王青鼎.肘后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4):333—334.

    [2] 王清朴,班开洪,蒋笃东.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四川医学,2006,27(5):519-520.

    [3] Green DW,Widmann RF,Frank JS,et a1.Low incidence of ulnar nerve injury with crossed pin placement for pediatric 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s using a mini—open technique[J].J Orthqp Trauma,2005,19(3):158—163.

    [4] 方洪松,匡嘉兵,李皓桓.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中长期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4):41—42.

    [5] 郭彬,谷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79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10):1 026—1 027., 百拇医药(卜加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