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
【摘 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措施。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状态及临床护理措施。结果:经过临床护理,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均有所缓解,实验组患者焦虑百分比为68.3%,对照组患者焦虑百分比为93.3%,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的不同,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心理状态;临床护理
冠心病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血管腔阻塞,造成的心肌缺氧、缺血而导致的一种心脏疾病,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冠心病在我国的死亡率和发病率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介入治疗指的是经由皮肤穿刺血管,沿血管将特制的导管置入患者体内,以治疗和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具有患者依从性高、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治疗创伤小等显著的优势,然而,介入治疗患者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因此,应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加以缓解。本院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并实施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现对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 百拇医药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2年3月至2012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为实验对象,男性75例,女性45例,患者年龄范围在38岁至7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8.6±1.2)岁。其中,心肌梗死80例,心绞痛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人,并保证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本次临床实验选择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定,本量表涉及14个心理状态评定项目,即交流时的行为表现、自主神经系统状况、泌尿生殖系统状况、胃肠道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抑郁心境、认知功能、失眠、害怕、恐惧、焦虑心境。除了第1项需要与日常观察相结合外,其他所有测量项目都以患者的口头叙述为评分依据。评分标准为:症状轻微为1分;有轻微症状,但不会对患者活动和生活造成影响为2分;症状较为严重,已对患者活动和生活造成影响,需额外处理为3分;症状极为严重,严重影响患者活动和生活为4分。HAMA总体评分可分为5级:7~14分为1级,14分以上为2级,21分以上为3级,29分以上为4级,5个等级分别对应:无焦虑、可能焦虑、轻微焦虑、显著焦虑、重度焦虑[1]。
, 百拇医药
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在获得患者同意后,请患者当场填写问卷,并及时收回,每人填写一张,不交叉、不重复,对于填写有误或填写不全的问卷不计入统计结果。
1.3 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具体方法为:第一,做好健康指导和教育,包括患者要注意休息,坚持服药,多运动,戒烟戒酒,少食多餐等,患者出院后要定期接受门诊随访;第二,加强家庭心理护理,家庭成员要与护理人员相互配合,加强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躯体护理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顺利适应和完成手术,提高术后康复速度;第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要如同亲人一般对待患者,以获得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和信任感,从专业技术水平、动作、着装、语言方面给患者留下专业的印象,使患者感到安慰,以帮助患者及时解除痛苦,并获得患者的尊重[2]。
1.4 统计学处理
, http://www.100md.com
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抑郁和焦虑得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这表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2 心理状态
实验组患者焦虑百分比为68.3%,对照组患者焦虑百分比为93.3%,表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比例显著高于实验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 百拇医药
疾病对患者心理社会功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疾病的治疗和发展造成的影响逐渐引起了临床医学工作者的关注,并成为了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3]。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心理状态,与健康者相比,其严重抑郁和焦虑心理的发生率更高,各类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更高,与临床医学研究结果相一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心理障碍的发生可能与个体素质、症状性、器质性和心因性等因素有关,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会加速血栓素和儿茶酚胺等血管收缩类物质的释放,提高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4]。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柯月兰.系统护理干预和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132.
[2]陈晶.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手术前后焦虑与抑郁调查及心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799.
[3]陈娓.认知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10,9(7):1.
[4]中美容.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身康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8):3390.
作者简介:陆小霞,性别:女,出生年月:1980年7月, 籍贯:广西武鸣,单位:广西武鸣县人民医院,科室:心血管内科学历:本科,职称:护师,主研方向:介入护理。, 百拇医药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心理状态;临床护理
冠心病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血管腔阻塞,造成的心肌缺氧、缺血而导致的一种心脏疾病,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冠心病在我国的死亡率和发病率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介入治疗指的是经由皮肤穿刺血管,沿血管将特制的导管置入患者体内,以治疗和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具有患者依从性高、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治疗创伤小等显著的优势,然而,介入治疗患者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因此,应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加以缓解。本院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并实施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现对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 百拇医药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2年3月至2012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为实验对象,男性75例,女性45例,患者年龄范围在38岁至7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8.6±1.2)岁。其中,心肌梗死80例,心绞痛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人,并保证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本次临床实验选择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定,本量表涉及14个心理状态评定项目,即交流时的行为表现、自主神经系统状况、泌尿生殖系统状况、胃肠道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抑郁心境、认知功能、失眠、害怕、恐惧、焦虑心境。除了第1项需要与日常观察相结合外,其他所有测量项目都以患者的口头叙述为评分依据。评分标准为:症状轻微为1分;有轻微症状,但不会对患者活动和生活造成影响为2分;症状较为严重,已对患者活动和生活造成影响,需额外处理为3分;症状极为严重,严重影响患者活动和生活为4分。HAMA总体评分可分为5级:7~14分为1级,14分以上为2级,21分以上为3级,29分以上为4级,5个等级分别对应:无焦虑、可能焦虑、轻微焦虑、显著焦虑、重度焦虑[1]。
, 百拇医药
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在获得患者同意后,请患者当场填写问卷,并及时收回,每人填写一张,不交叉、不重复,对于填写有误或填写不全的问卷不计入统计结果。
1.3 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具体方法为:第一,做好健康指导和教育,包括患者要注意休息,坚持服药,多运动,戒烟戒酒,少食多餐等,患者出院后要定期接受门诊随访;第二,加强家庭心理护理,家庭成员要与护理人员相互配合,加强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躯体护理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顺利适应和完成手术,提高术后康复速度;第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要如同亲人一般对待患者,以获得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和信任感,从专业技术水平、动作、着装、语言方面给患者留下专业的印象,使患者感到安慰,以帮助患者及时解除痛苦,并获得患者的尊重[2]。
1.4 统计学处理
, http://www.100md.com
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抑郁和焦虑得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这表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2 心理状态
实验组患者焦虑百分比为68.3%,对照组患者焦虑百分比为93.3%,表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比例显著高于实验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 百拇医药
疾病对患者心理社会功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疾病的治疗和发展造成的影响逐渐引起了临床医学工作者的关注,并成为了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3]。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心理状态,与健康者相比,其严重抑郁和焦虑心理的发生率更高,各类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更高,与临床医学研究结果相一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心理障碍的发生可能与个体素质、症状性、器质性和心因性等因素有关,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会加速血栓素和儿茶酚胺等血管收缩类物质的释放,提高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4]。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柯月兰.系统护理干预和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132.
[2]陈晶.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手术前后焦虑与抑郁调查及心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799.
[3]陈娓.认知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10,9(7):1.
[4]中美容.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身康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8):3390.
作者简介:陆小霞,性别:女,出生年月:1980年7月, 籍贯:广西武鸣,单位:广西武鸣县人民医院,科室:心血管内科学历:本科,职称:护师,主研方向:介入护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