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延边医学》 > 2012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302492
探讨盆底失弛缓综合征肛管直肠动力改变与便秘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郝润春 陈俊 常万松 方鹏 宋淑娟 梁娟
第1页

    参见附件。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是患者排便时盆底部肌反射性弛缓功能失常,导致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等反常收缩,粪便虽能到达肛管但不能顺畅排出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病症,是由于支配盆底部肌肉的神经反射异常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包括了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和盆底痉挛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为排便时盆底肌不能松弛甚至反常收缩,从而阻塞盆地出口,引起排便困难。为研究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的肛管直肠动力学改变与形成便秘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我们采用江苏伟思公司生产的多导单囊肛管直肠功能测定仪,测定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的直肠肛管压力,并与正常人组做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治疗)组70例,男40例,女30例,其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28例,盆底痉挛综合征22例,二者兼有20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30±1.2岁;病程最3个月~10年,平均2.14±1.03年。其诊断标准:(1)符合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2)经结肠纤维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所致肠道狭窄者;(3)排粪造影:排便动作时,肛直角不增大,甚至更小;耻骨直肠肌后缘压迹加深,呈平板状改变。正常人(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28±1.4岁。近两年内无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资料在性别和年龄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测量方法及指标:受试者检验前3天停用一切影响肛门括约肌和胃肠动力药,检测前不做任何肠道准备,有便意者需自然排便后受检,采用多导单囊肛管直肠功能测定仪。测定指标:(1)肛管舒张压:肛门舒张时的压力;(2)肛管静息压:安静状态下测得肛管内压力;(4)肛管最大收缩压:尽力收缩肛门时所产生的最大肛管压力。

    1.2.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P值。

    2. 结果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组与正常人组的肛管直肠动力学检测结果对比( ±s,kPa)见表1

    3. 讨论:

    排便是一种反射性活动,排便时压力梯度的逆转是正常排便的重要特征。生理状态下,安静时肛管压力远高于直肠压力,排便时直肠压力增高伴耻骨直肠肌松弛后退,肛直角变大,同时肛管压力降低,出现压力梯度的逆转,排便压力大于排便阻力,使粪便顺利排出。本研究显示:治疗组的肛管舒张压降低,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患者排便时由于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异常,肛管直肠动力学改变,可导致排便时排便阻力不能解除,使粪便不能顺利排出;但肛管直肠动力学改变是否又是患者长期便秘的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有生,李春雨.实用肛肠外科学[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2] 刘新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1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