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延边医学》 > 2012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302231
小儿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陈志勇 吴学典 张小明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间收治小儿细菌性肺炎96例,病毒性肺炎105例,随病因不同分为细菌组与病毒组,通过临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 通过5d治疗,细菌组总有效率为96.88%;病毒组总有效率为95.24%。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细菌组平均住院天数为(5.12±1.13)d,病毒组平均为(7.56±0.23)d,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细菌组用药后具有一定不良反应出现,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小儿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危险性较大,应早确诊、早治疗、避免并发症出现,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小儿;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病因;治疗方法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引发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小儿死亡中有16%为肺炎引发[1]。为更好预防各种肺炎,特别是小儿细菌性与病毒性肺炎,现回顾我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间收治两组肺炎患儿研究其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回顾我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间收治小儿细菌性肺炎96例,病毒性肺炎105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小儿肺炎诊断标准[2]。随病因不同分为细菌组与病毒组,细菌组男童43例,女童53例,年龄1个月-7岁,平均(3.14±0.12)岁;病毒组男童62例,女童43例,年龄2个月-6岁,平均(3.10±0.12)岁。两组发病时间最短0.2d,最长2d,平均(1.2±0.5)d。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度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症状 所有患儿居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发热症状,其中有26例患儿出现喘息症状,主诉有胸痛患儿10例。

    1.3 方法

    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如发热给予退热药物、喘息严重患儿给予吸氧、烦躁患儿给予镇静治疗,同时注意患儿休息。

    1.3.1 细菌组 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抗炎治疗,可以运用头孢类抗生素皮试阴性患儿给予头孢噻肟钠(商品名:欣达美;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1815;厂家:汕头金石粉针剂有限公司;规格:1g/支)治疗,剂量以100-150mg/kg分2次静脉滴注;对于头孢类抗生素皮试阳性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1173;厂家:哈药集团制药总厂;规格:0.125g)治疗,7-10mg/kg静脉滴注,1次/d,静脉滴注3d后给予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7713;厂家:辽宁富东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治疗,剂量为0.25g顿服或分2次口服。同时给予雾化氨溴索或糜蛋白酶祛痰治疗,10-20min/次,2次/d。

    1.3.2 病毒组 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抗病毒治疗,给予更昔洛韦(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7692;厂家:长春富春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0mg)治疗,剂量以5mg/(kg.次)静脉滴注,2次/d。如合并细菌感染,可合用细菌组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治愈率、住院天数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疗效评定标准:以用药5d复查及临床症状判断,显效为咳痰喘症状消失,听诊哮鸣音消失,影像学检查炎性阴影消失。有效为咳痰喘症状明显好转,听诊哮鸣音消失,湿锣音减轻,影像学检查炎性阴影吸收明显。无效为症状未见好转,影像学及听诊无改变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8 软件包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通过5d治疗,细菌组显效44(45.83%)例,有效49(51.04%)例,无效3(3.13%)例,总有效率为96.88%;病毒组显效42(40.00%)例,有效58(55.24%)例,无效5(4.76%)例,总有效率为95.24%。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细菌组无效3例为产生耐药性导致,更换抗生素后全部治愈出院,病毒组无效患者为免疫缺陷患儿,加入免疫调节剂治疗,全部治愈出院。详见表1。

    2.2 两组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对比 细菌组平均住院天数为(5.12±1.13)d,病毒组平均为(7.56±0.23)d,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细菌组用药后出现腹痛患儿18(18.75%)例,呕吐12(12.50%)例,腹泻9(9.38%)例;病毒组腹痛患儿5(4.76%)例,呕吐3(2.86%)例,腹泻1(0.95%)例。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3 结论

    3.1 小儿肺炎现状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病变且种类繁多,根据致病病原体不同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细菌性主要致病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军团菌等,病毒性致病菌主要为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冠状病毒及肠道病毒等。小儿肺炎以病毒感染多见,但细菌感染并不少见或同时存在,本组病例显示病毒感染患儿偏多。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小儿死亡率偏高,且小儿肺炎依然占据小儿死亡原因首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4.5%-56.2%儿科住院患儿病因为小儿肺炎,死亡率占总肺炎患儿16%[4]。本组未出现死亡患儿,考虑与患儿体质、就诊时间、用药等密切相关。

    3.2 发病原因 小儿肺炎患病以换季发病率最高,其中以冬春最高,特别是病毒性肺炎,可形成小面积流行,因此也成为重点。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以婴幼儿为易感人群,婴幼儿处于母乳IGg消退,自身免疫力缺乏间断,对病毒免疫力不高,故容易出现。细菌性肺炎四季均可出现,多为上呼吸道感染控制不良或是未能及时控制导致。

    3.3 治疗 小儿肺炎治疗以对因治疗加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注意休息,多饮水,均可以有效好转。细菌性因积极控制细菌感染,避免并发症出现,已出现并发症患儿积极控制并发症预防新生并发症出现。因此抗生素选择尤为重要,多选择广谱头孢类抗生素为好,如过敏患儿可选择其它种类抗生素。严重患儿可联合两种抗生素使用,必要时通过药敏指导用药治疗,效果更好,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用,以免出现二重感染。病毒性肺炎致病菌为病毒,因积极抗病毒治疗,由于病毒无针对性药物,故均选择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替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免疫力低下患儿或单纯运用抗病毒药物疗效欠佳患儿可同时给予免疫调节剂,可迅速改善症状。小儿肺炎最严重并发症心衰及呼衰,故要积极预防出现,对于水电解质紊乱要积极纠正,合理退热,缺氧严重给予吸氧治疗。对于疗效比明显患儿应进一步查找原因,必要时可适当配合中医药治疗。本组通过积极治疗,总有效率均高达90%以上,且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病毒感染清除缓慢,故治疗时间偏长,明显高于细菌组。抗生素运用均会有一定胃肠道反应,两组对比,明显高于病毒组。

    3.4 预防 小儿肺炎预防为主,对于上感患儿应积极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4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