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延边医学》 > 2014年第21期
编号:12650922
浅谈我院院前急救的模式及原则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25日 延边医学 2014年第21期
     摘要: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抢救和维持病人生命体征,缓解病人疼痛,防止搬运途中再损伤,患者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监护、运送到医院的监护过程,急、危、重症病人生死存亡与院前急救质量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关键字:院前急救;模式及原则;院前急救技术

    院前急救的模式院前急救是多发、意外、危重程度难以预料,科学规范的院前急救,不仅能有效提高抢救水平,还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我院从急诊科成立一直从事院前急救,2011年6月我院经淮南市卫生局、市120指挥中心验收成为首批挂牌“新康医院急救站”的医院。自成立以来,我们急救站在“市120指挥中心”统一的调配下,我们秉承“时间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充分发挥“急、救、快”的特点,出车以最快的速度,白天接到指令3分钟内,晚上5分钟内出车,为淮南市人民提供了一流的120院前急救医疗卫生服务,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好评。

, http://www.100md.com     (一)美英模式

    突出的是“急”,强调现场以对症为主,简单处理后,以医院为中心,在短时间内将患者转运至医院,到达医院后再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即“将患者带到医院”。

    (二)欧洲模式

    突出的是“救”,它所配备的医务人员和设备都是先进的,在院外就可以给予患者最好的救治,待其病情平稳后再转运至医院,即“将医院带给现场的患者”。

    一、院前急救的特点

    (一)社会性强,随机性强

    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这就使院外急救逾越了传统的分科范围,院外急救活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这就是其社会性强的表现,在病人何时呼救、重大事故或灾害,何时发生往往是个未知数。
, 百拇医药
    (二)时间紧急

    一有“呼救”必须立即出车,一到现场必须迅速抢救。不管是危重还是急诊病人,几乎是急症或是慢性病疾病发作,必须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紧急处理,刻不容缓,紧急还表现在不少病人家属心理上的焦急和恐惧,要求迅速送往医院的心理十分迫切,即使无生命危险的急诊病人也不例外。

    (三)流动性大

    院外急救流动性很大,平时救护车一般在区域活动,而急救地点可以分散在区域每个角落。病人的流向一般也不固定,遇有特殊需要,如有突发灾害事故时,可能会超越行政区域分管范围,如可能到邻近省、市、县帮助救援,前往的出事地点其往返距离常可数百公里。

    (四)急救环境条件差

    现场急救的环境大多数较差,如狭窄的地方难以操作,暗淡的光线不易分辨,有时在马路街头,围观人群拥挤噪杂,有时事故现场的险情未排除,可能造成人员再损伤,运送途中,救护车震动和马达常使听诊难以进行触诊,问诊也受影响。
, 百拇医药
    (五)病种多样复杂

    呼救的病人涉及各科,而且是未经筛选的急症和危重患者。

    (六)以对症治疗为主

    院前急救因无充足时间和良好的条件作鉴别诊断,故要明确治疗非常困难,只能以对症治疗为主。

    (七)体力强度大

    医护人员到现场要经过途中颠簸,要随身背带急救箱,若现场在高楼、无电梯就爬楼梯,如现场是救护车无法开进小巷或农村田埂就得弃车步行,到现场后立即对病人进行抢救,抢救后又要搬运伤者,运送途中还要不断观察病人的病情,以上每一环要消耗一定体力。

    二、院前急救的原则

    (一)复苏再固定
, 百拇医药
    是指遇有心跳呼吸骤停又有骨折者,应首先用心肺复苏即胸外心脏按压,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直至心跳呼吸恢复后,再进行固定骨折的原则。

    (二)先止血后包扎

    是指遇有大出血又有创口者时,首先立即指压,止血带或药物等方法止血,接着再消毒伤口进行包扎的原则。

    (三)先重伤后轻伤

    是指遇有垂危的和较轻的伤病员时,应优先抢救危重者,后抢救较轻的伤病员。

    (四)先重伤后轻伤

    是指遇有垂危的和较轻的伤病员时,应优先抢救危重者,后抢救较轻的伤病员。

    (五)先救治后运送
, http://www.100md.com
    过去遇到伤病员多数是先送后救,这样常耽误了抢救时机,致使不应死亡者丧失救治时机,现在应把颠倒过来,先救后送,在送伤病员到医院途中,不要停止抢救措施,继续观察病伤变化,少颠簸,注意保暖,平安抵达目的地。

    (六)急救与呼救并重

    在遇有成批伤病员时,又有多人在现场的情况下,要紧张而镇定地分工合作,急救和呼救可同时进行,以较快地争取到急救外援。

    三、院前急救技术的应用

    (一)通气

    开放气道:开放并保持气道通畅是心脏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病人在昏迷状态时,舌体或会厌部肌肉因缺乏张力会阻塞气道,由于舌体连着下颌,如将下颌前移即可使舌体抬起,离开咽部而打开气道,开放气道的方法:仰头抬颌法和托颌法、仰面抬颈开放气道。
, http://www.100md.com
    (二)止血

    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20%以上时,可出现明显的症状,失血量达总血量40%时,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争取时间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对抢救伤员的生命是由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一般 止血法:伤口小的出血,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周围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涂擦时,先从近伤口处向外周擦,然后盖上无菌纱布,用绷带包紧即可。

    2.加压包扎止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及前臂和足部动、静脉出血,均可用绷带纱布加压包扎止血。

    3.指压止血法:简单止血方法,方法为用手指压迫肢体近端动脉,然后加压包扎。

    4.充气止血带止血法:可将血压表袖带绕于手臂处,充气即可。优点:压迫面积大,受压迫组织损伤小且压力易控制。
, 百拇医药
    5.布带拧紧止血法:适用于无止血带时,可就地取材用三角巾、布巾条、领带等做成带状,在手臂处围绕一圈后,打一活结,迅速用短棒、木棒、筷子等硬物插入活结一侧止血带下,旋转拧紧直至出血停止。再将短棒、木棒、筷子等另一端套入活结内,拉紧活结即可。

    (三)包扎

    包扎在外伤救护中应用最广,使用器材很简便,常用的材料有绷带、三角巾等,在现场还可以就地取材,如毛巾、头巾、手帕、衣服、领带等进行包扎。

    1.包扎的目的:保护伤口,减少伤口感染和再损伤。?局部加压,帮助止血,亦可预防或减轻局部肿胀。?固定伤口上的敷料、夹板。扶托受伤的肢体,使伤部舒适安全,减轻痛苦。

    2.包扎的要求:快、准、轻、牢。

    包扎要快,部位要准,动作要轻,包扎牢靠,松紧适宜,不可过紧,以免妨碍血液循环,不可过松,以免脱落或移动 ,打结时避开伤口。
, http://www.100md.com
    3.特殊伤口包扎法:

    a开放性气胸:当胸部受伤发生开放性气胸时,应立即用比伤口面积大、厚实的棉布块或毛巾垫,在伤员呼气之末迅速严密覆盖胸壁伤口,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缠绕胸壁加压包扎,尽快送往医院。

    b腹部内脏脱出:腹壁出现较大伤口时,腹腔内脏器会经伤口脱出体表,这时不要把脱出的内脏送回腹腔,以免加重污染,应先使伤员仰卧屈膝,放松腹肌用较大快的清洁布单或敷料盖住脱出的内脏,再用一个干净、大小合适的容器扣在上面,以保护脱出的脏器,最后用腹带或三角巾在容器外包扎固定。

    c脑膨出:发生脑膨出时,伤员大部分处于昏迷状态。因此,应使病员侧卧或俯卧位,解开领扣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用纱布、手帕等在膨出的脑组织四周围成一个保护圈,再用清洁敷料覆盖脑组织,然后再用干净容器扣在上面,再用三角巾包扎,包扎时动作要轻,切勿压迫脑组织。

, http://www.100md.com     d异物刺入伤:伤员被外来异物如尖锐的木棒、竹杆、铁器等刺入颈部、胸部、腹腔等部位时,在事故现场不要随意拔出异物,以免引起大出血而危及生命。应先将异物露在体表的一端固定。再用带子、棉线等紧贴刺入物的根部将异物扎紧固定于体表,防止异物继续刺入体内或脱出体外,最后用敷料包扎伤口送往医院。

    e开放性骨折的骨断端外露:用一块干净纱布盖在骨折断端上,再用三角巾叠成环形垫,垫放在骨折断端周围,其高度要略高于骨折断端的高度。最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呈对角线包扎“8”字形包扎。

    (四)固定

    1.骨折固定的原则

    (1)凡疑有骨折的伤员,都应按搬运骨折处理。

    (2)除有生命危险,均应就地固定。

    (3)有大出血时,应先止血、包扎,然后固定骨折的部位。
, 百拇医药
    (4)发现伤员休克或昏迷时,应先抢救生命,然后处理骨折。

    (5)骨折固定时,不要盲目复位,以免加重损伤程度。

    (6)严禁将露在伤口外面的骨折送到伤口内。

    (7)包扎松紧要适当,以不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又能起到固定作用为宜。

    (五)搬运

    经过初步救护后,必须迅速安全地将伤员送到医院或急救站进行进一步治疗,即搬运伤员。其目的是使伤员迅速得到医疗机构的及时抢救治疗,并及早离开受伤现场,以免延误抢救治疗时机,并可防止再次受伤。

    搬运方法:

    1.担架搬运法:最常用铲式担架,沿担架纵轴分为左右两部分,使用时可将担架从病人身体下插入,使病人在不移动的情况下,置于担架上。
, 百拇医药
    2.徒手搬运法:到达现场必须乘电梯时,而电梯又小,放不下铲式担架,可以采用徒手搬运法,此法对病员、搬运者都比较劳累,将病人安全地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参考文献:

    [1] 章亚平,何敏华. 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J] 护理学报,2010,17(1B):23-26.

    [2] 邓艳华,胡壮俐,辜艳等. 院前急救模式发展方向探讨[J]. 西部医学,2008,20(5):1067-1069.

    [3] 季劫,刘伟,巨亮. 院前急救系统管理及发展策略的探讨[J].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6):546-548.

    [4] 吴倩. 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性左心衰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J]. 当代医学,2012,18(21):10-11., 百拇医药(陈海侠 祁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