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网络视野下和谐医患关系创新刍议(1)
摘 要: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文章结合更加重视人性化、个性化的整体医护背景,基于关系网络视角,运用强弱联结、社会资本、结构洞三大核心理论来解读分析医院中的医患关系,创新性地提出通过个别化服务、网格化管理、人本化意识来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与生成,以此促进医患关系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系网络 医患关系 和谐
当前,医患矛盾凸显、医患冲突事件频见于报端,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这些现象背后既折射出个体生命价值至上的时代因素,也有患者维权意识增强的社会背景,更有对医患关系不当认知的原因。因此,从关系网络的视角来解读患者、护士、医生的场域关系,把握医患关系的本质,这对缓解医患关系紧张、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生成,有着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一、什么是关系网络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关系网络又叫社会网络、人际网络,它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关注“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 百拇医药
关系网络的社会学分析发端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德国社会学者齐美尔(Simmel Georg),他用形式社会学考察社会群体与社会结构问题时,创立了小群体的形式研究,促进了社会学对群体和社会结构的网络分析。1988年Wellman提出了“社会网络”概念,用来解释关系网络的结构特点、关系动力、能量交换等,随后众多学者从关系要素和结构要素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补充完善,形成了“强弱联结”、“社会资本”、“结构空洞”三大社会网络核心流派。事实上,20世纪30年代的勒温(Lewin)提出的场动力理论可以算作社会网络理论的发端源头。社会网络理论认为,人既是网络中的点,为网络空间提供动力支持,同时人作为网络中的点,其自身又具有动力性,有着不同的关系网络,产生着不同的关系动力。他既可以通过自身的关系空间,影响着关系空间中的其他点,同时又以关系空间促进更大的网络空间向前发展,产生变化。
马克思曾敏锐的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意义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系意味着不同对象、不同主体、不同群体之间的能量、信息、资源的交换,由主体与主体、群体与群体、主体与群体之间能量信息的联结,意味着以关系为基础的隐性网状结构的客观存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表述,证明了关系网络结构的存在,或社会网络结构的存在。事实上,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社会网络结构就一直与其相伴相生,只是这种网络结构的交流边界、时空范围、活跃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已。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进程加快,在个体自主性增强的同时,人们之间的联系日益广泛,而群体性却逐步弱化,社会网络化特征越来越明显。2012年Lee Rainie和Barry Wellman把社会网络革命、移动革命与互联网革命并列为新时期影响人类社会的三大革命。
, http://www.100md.com
二、关系网络视角下的医患关系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 “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两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从医护工作来看,医护人员与病人是其两个对象实体,因此,医患关系是医护工作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关系。当然,医患关系由多重子关系构成,如病人到医院花钱看病,形成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顾客关系;又如,医护人员通过自己工作付出帮助病人康复,形成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助人关系;再如,围绕疾病的治疗,形成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合作关系;针对生理的康复,形成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对话关系;在法律上医护人员与病人都是公民,形成两者之间的平等关系,等等。所以医患关系是一个多重关系的复杂集合体。从关系网络视角来看,医护工作就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各类关系函数的集合,是医患之间复合性关系构成的网络整体。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认为“一个关系的强度有可能是时间的多少、情感的紧密性、亲密性以及互惠性服务这些刻画关系特点的属性构成的线性组合。”因此,医护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医患关系的关联性、强度与时间。
, http://www.100md.com
三、关系网络视野下和谐护理关系创新思考
(一)个别化服务,又称点式服务。关系网络的强弱联结理论告诉我们,在医院这个场域中,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存在着强弱联结关系,其中围绕疾病的治愈而形成医患之间的强联结关系,围绕治疗期间舒适满意而形成医患之间的弱联结关系。前者包含着医患之间在疾病治疗上的信任、合作与稳定,后者包含着医患之间在自我体验上的舒适、满意与和谐。前者有利于促进治疗进程顺利开展,后者有利于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生成。当然,医患之间治疗上的强联结关系,如果信息冗余程度越大,就容易造成医患之间在疾病治疗上的意见冲突,减弱彼此之间的信任感;甚至可能因为医疗事故全面否定医护人员的权威,致使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完全破裂,导致恶性事件发生。对于医患之间的弱联结关系,尽管相关信息是非冗余的,但如果不考虑患者个体的差异而千篇一律的应对,这种非冗余的信息可能带来个体的不适感,也会造成医患之间的不满甚至冲突。因此,从强弱联结的观点来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在于为患者提供个别化服务,要基于每个患者个体的疾病状况、身心情况、情感态度、愿望需求等方面的具体实际,制定体现个人特点的点式医护服务方案,通过医患之间在医护服务上的互动频率、感情支持、友善程度和互惠交换,让患者感受到身体的康复、自我体验的舒适,从而实现医护关系的整体和谐。
, 百拇医药
(二)网格化管理。关系网络的社会资本理论有一个基本观点,即社会化通常从建立一个交互作用的“场”开始,这个场有助于成员共享经验和思维模式,而社会资本越多,摄取资源的能力越强。很显然,患者到医院看病,会与医护人员形成新的关系场域,同时也意味着医患两者又一个社会化的开始。对于患者来说,往往有着较高的与医护人员搞好关系的动机与愿望,以利于自己疾病的治疗与住院生活的遂心,因此会主动询问医生、护士,主动与医护人员沟通,体现出在新的社会化上的积极行为,以获取更多的社会化资本,让自己在医护服务上获得更多的资源,占据有利的条件。对于医生、护士来说,新增患者都是新的面孔,都需要重新认识了解患者的身心与病症情况,并建构新的医患关系,生成新的社会化。在医院场域中,患者、护士、医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发生着这样或那样关系的联结、更新与调整,在社会化的生成、消解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各类信息、资源、要素都在这个网络中流动。实现对这个网络的有效管理,就必须推进网格化管理。对于医患关系而言,应当推行网格化管理,即把患者看作为网格中的点,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域管理,实现对患者的精细化管理,让每个患者都在网管理,以保证医护管理的全域性、有效性与针对性。, http://www.100md.com(吴妍)
关键词:关系网络 医患关系 和谐
当前,医患矛盾凸显、医患冲突事件频见于报端,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这些现象背后既折射出个体生命价值至上的时代因素,也有患者维权意识增强的社会背景,更有对医患关系不当认知的原因。因此,从关系网络的视角来解读患者、护士、医生的场域关系,把握医患关系的本质,这对缓解医患关系紧张、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生成,有着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一、什么是关系网络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关系网络又叫社会网络、人际网络,它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关注“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 百拇医药
关系网络的社会学分析发端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德国社会学者齐美尔(Simmel Georg),他用形式社会学考察社会群体与社会结构问题时,创立了小群体的形式研究,促进了社会学对群体和社会结构的网络分析。1988年Wellman提出了“社会网络”概念,用来解释关系网络的结构特点、关系动力、能量交换等,随后众多学者从关系要素和结构要素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补充完善,形成了“强弱联结”、“社会资本”、“结构空洞”三大社会网络核心流派。事实上,20世纪30年代的勒温(Lewin)提出的场动力理论可以算作社会网络理论的发端源头。社会网络理论认为,人既是网络中的点,为网络空间提供动力支持,同时人作为网络中的点,其自身又具有动力性,有着不同的关系网络,产生着不同的关系动力。他既可以通过自身的关系空间,影响着关系空间中的其他点,同时又以关系空间促进更大的网络空间向前发展,产生变化。
马克思曾敏锐的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意义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系意味着不同对象、不同主体、不同群体之间的能量、信息、资源的交换,由主体与主体、群体与群体、主体与群体之间能量信息的联结,意味着以关系为基础的隐性网状结构的客观存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表述,证明了关系网络结构的存在,或社会网络结构的存在。事实上,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社会网络结构就一直与其相伴相生,只是这种网络结构的交流边界、时空范围、活跃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已。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进程加快,在个体自主性增强的同时,人们之间的联系日益广泛,而群体性却逐步弱化,社会网络化特征越来越明显。2012年Lee Rainie和Barry Wellman把社会网络革命、移动革命与互联网革命并列为新时期影响人类社会的三大革命。
, http://www.100md.com
二、关系网络视角下的医患关系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 “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两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从医护工作来看,医护人员与病人是其两个对象实体,因此,医患关系是医护工作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关系。当然,医患关系由多重子关系构成,如病人到医院花钱看病,形成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顾客关系;又如,医护人员通过自己工作付出帮助病人康复,形成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助人关系;再如,围绕疾病的治疗,形成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合作关系;针对生理的康复,形成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对话关系;在法律上医护人员与病人都是公民,形成两者之间的平等关系,等等。所以医患关系是一个多重关系的复杂集合体。从关系网络视角来看,医护工作就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各类关系函数的集合,是医患之间复合性关系构成的网络整体。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认为“一个关系的强度有可能是时间的多少、情感的紧密性、亲密性以及互惠性服务这些刻画关系特点的属性构成的线性组合。”因此,医护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医患关系的关联性、强度与时间。
, http://www.100md.com
三、关系网络视野下和谐护理关系创新思考
(一)个别化服务,又称点式服务。关系网络的强弱联结理论告诉我们,在医院这个场域中,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存在着强弱联结关系,其中围绕疾病的治愈而形成医患之间的强联结关系,围绕治疗期间舒适满意而形成医患之间的弱联结关系。前者包含着医患之间在疾病治疗上的信任、合作与稳定,后者包含着医患之间在自我体验上的舒适、满意与和谐。前者有利于促进治疗进程顺利开展,后者有利于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生成。当然,医患之间治疗上的强联结关系,如果信息冗余程度越大,就容易造成医患之间在疾病治疗上的意见冲突,减弱彼此之间的信任感;甚至可能因为医疗事故全面否定医护人员的权威,致使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完全破裂,导致恶性事件发生。对于医患之间的弱联结关系,尽管相关信息是非冗余的,但如果不考虑患者个体的差异而千篇一律的应对,这种非冗余的信息可能带来个体的不适感,也会造成医患之间的不满甚至冲突。因此,从强弱联结的观点来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在于为患者提供个别化服务,要基于每个患者个体的疾病状况、身心情况、情感态度、愿望需求等方面的具体实际,制定体现个人特点的点式医护服务方案,通过医患之间在医护服务上的互动频率、感情支持、友善程度和互惠交换,让患者感受到身体的康复、自我体验的舒适,从而实现医护关系的整体和谐。
, 百拇医药
(二)网格化管理。关系网络的社会资本理论有一个基本观点,即社会化通常从建立一个交互作用的“场”开始,这个场有助于成员共享经验和思维模式,而社会资本越多,摄取资源的能力越强。很显然,患者到医院看病,会与医护人员形成新的关系场域,同时也意味着医患两者又一个社会化的开始。对于患者来说,往往有着较高的与医护人员搞好关系的动机与愿望,以利于自己疾病的治疗与住院生活的遂心,因此会主动询问医生、护士,主动与医护人员沟通,体现出在新的社会化上的积极行为,以获取更多的社会化资本,让自己在医护服务上获得更多的资源,占据有利的条件。对于医生、护士来说,新增患者都是新的面孔,都需要重新认识了解患者的身心与病症情况,并建构新的医患关系,生成新的社会化。在医院场域中,患者、护士、医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发生着这样或那样关系的联结、更新与调整,在社会化的生成、消解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各类信息、资源、要素都在这个网络中流动。实现对这个网络的有效管理,就必须推进网格化管理。对于医患关系而言,应当推行网格化管理,即把患者看作为网格中的点,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域管理,实现对患者的精细化管理,让每个患者都在网管理,以保证医护管理的全域性、有效性与针对性。, http://www.100md.com(吴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