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延边医学》 > 2014年第35期
编号:12631686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及干预治疗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5日 延边医学 2014年第35期
     2.3、脑池内溶栓

    依据相关临床实践,动脉瘤患者在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凝块的负荷会增大,并引起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所以有关研究证明了可以通过手术直接清除患者体内血凝块,或者在前脑池内部进行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脑池内溶栓的方法来降低血凝块的负荷,从而对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进行干预。但是国外的研究也表明,这种脑池内溶栓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病情,但是它的干预机制只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凝块负荷大的患者具有实际意义,对于血凝块负荷较小的患者,该方法的干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国内外的医学界上,脑池内溶栓虽然在理论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在目前的试验研究中还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所以脑池内溶栓在防治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实践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技术,增强试验研究的全面性和随机性,提高该方法在预防脑血管痉挛上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2.4内皮素-1拮抗剂

    在有关研究中,内皮素-1拮抗剂已经被应用在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实践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干预效果。根据具体的药物剂量依赖试验,内皮素-1表现出降低严重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效果,但是由于不能降低新发脑梗塞以及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死亡率,因而还无法广泛的推广应用,尤其是需要更多的剂量依赖试验来证明内皮素-1拮抗剂和脑血管痉挛之间的关联性,但总的说来这种药物治疗的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