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延边医学》 > 2015年第8期
编号:12614521
瑶医半身不遂外洗奇方外洗结合针刺、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36例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5日 延边医学 2015年第8期
     摘要:目的:探讨瑶医半身不遂外洗奇方外洗结合针刺、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36例确诊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瑶药外洗结合针刺、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观察36例患者的最终康复情况。结果:3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治愈16例,显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高达94.4%。结论:瑶医半身不遂外洗奇方外洗结合针刺、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瑶药;针刺;康复训练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多见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是影响中风病人上肢康复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3期:第1期(早期)表现为手部肿胀,色泽改变,肩、手部有疼痛性运动障碍;第2期(后期)表现为肩、手部疼痛性运动障碍减轻,肿胀和色泽改变部分减轻或完全消失,开始出现肌肉萎缩;第3期(后遗症期)表现为手和肩部呈营意养不良性改变,肌肉萎缩明显,关节活动受限,挛缩。我县地处西部边远山区,基层医院对中风病人早期体位摆放和患侧上肢的保护认识不足,使本病的发病率比较高。近一年来,笔者采用当地自产的瑶医草药外洗并结合针刺、康复训练治疗本病3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经确诊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共36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49-75岁;其中脑梗塞28例,脑出血8例;中内后1月内起病者16例,1-2月内起病者12例,2-3月内起病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瑶药外洗 使用本地自产瑶医草药,瑶医半身不遂外洗奇方组成(倒勾风50g、宽筋藤30g、大牛奶30g、烂茶蛊40g、散血藤50g、蓖麻30g、三妹木30g、大妖风30g、梨桐风30g、五色花30g、黑节风50g、羊载藤30g、八角风30g、风柯桂50g、半风荷50g、络石藤20g、王不留行30g、 黄双刺30g)。加水煎汤3000ml,放入浴盆中浸洗患肢,浸洗时患肢在汤液中进行屈伸主动活动,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
, 百拇医药
    1.2.2 针刺法 取患侧肩髃、极泉、尺泽、内关、八邪等。操作:先刺极泉,在原穴沿经下1寸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有手麻胀及抽动感;再刺尺泽,用提插捻转泻法,使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肩髃、内关均用提插捻转泻法;八邪(取在原八邪上一寸)用捻转泻法。各穴均留针30分钟,每天针刺1次,10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3天,重复第二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

    1.2.3 康复训练方法 保持患侧上肢处于良肢位,避免腕屈曲,切忌受压。患者仰卧时患侧肩胛下垫枕,伸肘、腕背伸和伸指;患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角度不小于90°,前臂旋后腕被动背伸;健侧卧位时患侧上肢下垫枕上举约100°。坐位时其上肢置于小桌上,站立或行走时使用肩带,避免患肢处于悬垂位。采用Bobath疗法为主的综合训练方法,包括正确卧位的保持、定时变换体位,Bobath握手训练、搭桥方法、床上起坐训练,坐位起立训练等方法,配合向心加压缠绕,同时教会家属或陪护辅助训练,2次/d,30~40分钟/次,治疗1个月。
, 百拇医药
    1.3 疗效观察

    1.3.1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关节疼痛及肿胀消失,被动及主动活动度正常,或原主动运动消失者,主动活动度较前明显增加。显效:关节疼痛及肿胀明显减轻,在晨起及午后出现手背轻度水肿,按之平复较快,被动及主动活动度均较前增加。无效:治疗前后变化不大或加重。

    2 结果

    36例中,临床治愈16例,显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

    3 讨论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是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常见于中风后的发病早期,是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创伤所做出的异常反应结果,约有12%~25%[1]的中风患者合并肩手综合症。中医属“痹症”范畴,由于病程日久,气血周流不畅而“血停为瘀”,“湿凝为痰”。痰瘀互结,痹阻经络,“不通则痛”,“血不利则为水”,水性趋下,泛溢肌肤,故出现腕背及手指肿胀。瑶医半身不遂外洗奇方为流传于本地民间瑶医方,本地山上草药药源丰富,瑶乡一带民间流传使用当地采摘的瑶药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外洗,有良好的效果。我科通过到民间收集整理而使用于临床。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草药外洗治疗对人体血管、神经及经络的刺激有着积极的作用。方中瑶药倒勾风、宽筋藤、大牛奶、烂茶蛊、散血藤、蓖麻、络石藤均有舒筋活络、袪风除湿功效;大妖风、梨桐风、五色花、黑节风、八角风、风柯桂、半风荷具有袪风活血之功,用于治疗治半身不遂有奇功;羊载藤、三妹木、王不留行、 黄双刺等具有利水消肿止痛之功效。药物均为本地山上自产的瑶医草药,药源易于获得,成本低廉,使用简单,治疗耐受性好,容易被患者接受。针刺取肩髃、极泉、尺泽、等局部取穴以疏通患部经络气血。经络通则水肿自消,有利于促进患肢功能的改善。本组所取穴位内关位于正中神经行走处,极泉位于臂从神经处,尺泽位于挠神经主干附近. 针刺时直接刺激这些神经将针刺信息通过突触间联系传入脊髓,再从脊髓传出纤维将神经冲动传至瘫痪肌肉的神经肌肉接头,产生肌肉收缩。针刺泻法可降低末梢神经的兴奋性,阻滞感觉神经的传导,提高痛阈,加强血液循环,缓解因缺氧、缺血和致病物质积聚所引起的疼痛,并提高某些治病物质水解酶的活性,分解转化致病物质而镇痛。康复治疗则是在康复理论指导下,运用康复手法,指导患者肢体位置摆放可促进静脉回流,阻止血液瘀滞,使松弛肩关节相对固定,肱骨头不易向下或向侧方移位,坐位及立位训练时须防止肱骨头因上肢重力下坠而脱离关节盂,被动关节活动时应加强外展、外旋活动[2]。瑶药外洗结合针刺、现代康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疼痛、水肿等症状,防止手部畸形及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兑生,恽晓平.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41-341.

    [2]Petehkrua W,Harris SA.Shoulder pain as an unusualpresentation of pneumonia in a stroke patient:a case report[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0,81:827-829., 百拇医药(卓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