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1)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住院部收治的11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员10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员的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血浆溶血磷脂酸平均为8.63umol/L,酸性磷脂平均为4.95u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3.15 umol/L和2.14 umol/L,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溶血磷脂酸降至4.67 umol/L,酸性磷脂降至3.54 umol/L,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酸性磷脂水平增高,治疗后患者的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酸性磷脂水平明显降低。②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酸性磷脂水平可作为临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指标,并可通过此项指标对疗效和病情发展进行监测。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浆溶血磷脂;酸性磷脂;临床分析
溶血磷脂酸是小分子物质,属于磷脂的一种类型,在磷脂生成的早期阶段中具有关键作用,在体内信号的传递中具有重要意义,有“磷脂信使”之称[1]。正常健康人血浆中的溶血磷脂酸含量较低,仅在凝血作用发生,凝血酶活化血小板后生成大量的溶血磷脂酸释放入血,此时血液中的磷脂酸水平迅速上升。故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酸含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