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
摘要: 目的: 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积极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 结果: 两组病患FMA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改善,但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患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及运动能力,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鉴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
急性脑梗死别名缺血性脑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是指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从而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轻者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重者不仅可造成肢体瘫痪,甚至可引起急性昏迷死亡。该病一旦发生,如果治疗不及时,结果一般非死即残,危害极大[1]。据有关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其步行和生活自理能力能达到90%。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58人,女性22人,年龄62-91岁,平均年龄71.2岁,均为首次发病,病患早期多伴有头晕、恶心、吞咽困难、突然言语障碍或半身不遂,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表现,左侧肢体偏瘫49例,右侧肢瘫31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患都给予营养脑细胞、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液循环及脑代谢等药物治疗,对照组入院14天(恢复期)开始康复训练,而观察组入院后2-5天(病情稳定)便开始肢体功能训练康复护理[2]。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 百拇医药
当患者因疾病而产生惶恐、焦躁、忧虑等不良情绪时,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接近患者,在生活上耐心体贴,使其感受到温暖,同时通过举例子等方式告诉病人疾病可治愈,要有信心,鼓励病人主动配合护理和治疗。
1.2.2康复护理
1.2.2.1良肢训练
适当选用健侧卧位,即患者健侧肢体在下,躯干正面和床面保持垂直,用枕头支起患侧上肢,上肢不处于内收位,肘部尽可能伸直,手指展开,患侧下肢保持取款屈膝位,足部置于枕头上,以避免足下垂。
鼓励选用患侧卧位,即患侧肢体在下患者头前屈,躯干后倾,以枕头支撑后背,60-80度为佳,以免窒息。患侧肩向前伸,患侧上肢自然置于体侧,手指展开,两下肢间垫枕头,切勿压迫患肢造成血压循环不畅。尽量减少仰卧,避免半卧位。
1.2.2.2瘫痪肢的被动活动
, 百拇医药
每日多次对患肢进行屈伸、内收、外展等活动,每日15-20分钟,并对患者肢体尤其是患肢进行按摩,每次2次,以改善血液循环、消肿、缓解疼痛,按摩应轻柔慢行。按摩结束后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从大到小,手法柔和,幅度不宜超过90度,避免骨化性肌炎产生。鼓励患者自我按摩。
1.2.2.3坐位训练
当患者病情允许,无头晕、头痛,肌力达到二级时尽早采取坐位,开始5-10分钟,以后逐渐增加时间。
1.2.2.4站立训练
病患肌力达3级且能坐稳即可扶其站立,开始1-2分钟,再逐渐增加时间。病患扶栏站稳后可从双膝同时屈伸过渡到双脚原地踏步。
1.2.2.5步行训练
患者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站立30分钟时方可步行训练,每日三次,由二三人协助过渡到一人协助直至独立行走。
, http://www.100md.com
1.2.2.6日常生活训练
鼓励患者进行刷牙、吃饭、洗脸、梳头、入厕、穿脱衣服、下棋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逐渐脱离他人帮助,自主完成。
1.2.2.7主动训练
主动运动即患者主动配合完成对血压脉搏有一定影响的运动,当患者意识清楚、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2天后即可开始。上肢训练:病人双手十指相扣,患手拇指朝上,键肢体带动患肢从胸前举至头顶然后返回,三天一次,每次20个来回。下肢训练:患者仰位,双手手指相扣,上肢上举,双腿屈膝,用双足支撑床面,臀部主动抬起再返回,动作一定要轻柔缓慢,3天1次,一次15个来回。当患者腰肌无力时,护理人员应一手扶患膝一手托臀帮助患者完成。翻身训练:鼓励患者自主翻身,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和范围。
1.2.3营养护理
禁烟禁酒,饮食少盐低脂、营养易消化,忌暴饮暴食,进食时采取坐位、侧卧位。
, 百拇医药
1.2.4预防并发症
1.2.4.1每天温水擦洗患肢2次,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每天进行睡前按摩,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
1.2.4.2,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多喝水、多吃纤维素食物,预防肺炎和便秘。
1.2.4.3保持正确的坐卧姿势,避免患者手臂长时间下垂,加强患者上肢的主被动运动,防止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1.2.4.4患者坐、站、卧均应保持肩胛骨正确位置,采取患侧卧位,仰卧位时于肩背部垫软垫保持肩部前屈,防止患肢拉伤。
1.3 疗效评定标准[3]
采用FMA评分评价两组患者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首次评定在入院后两天内,再次评定在30天后进行。
, 百拇医药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FMA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护理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两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分)
入院2天内,两组患者患肢功能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30天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
3 讨论
, 百拇医药
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病人的康复效果不仅与年龄、病程、病因、病变部位、药物治疗以及问诊时间有关,还与患者康复护理开始的时间有很大关系,康复护理时间越早,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和程度也越大[4]。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前三个月患者功能恢复最快,此间的康复护理尤为关键。因此,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平稳即可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有利于加速脑侧肢循环建立,激活部分基因,最大限度恢复患者患肢能力和残存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是漫长的过程,需要家庭、社会、患者三方的共同参与、全程耐心治疗。不但要对患肢的活动进行训练,还要注重对健肢潜能的开发。护理人员要通过按摩、关节被动运动等促进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皮肤、肌肉、骨骼的废用性萎缩[5]。
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明显改善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的生活信心。由此可见,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致死、致残率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赵文清,李洪芬.急性脑梗死偏瘫的早期康复训练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6):2243.
[2] 路伟春.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2):129-130.
[3] 杨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恢复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2).
[4] 陈惠英.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1):134-135.
[5] 管艳.脑梗死肢体偏瘫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13-114., 百拇医药(张华倩)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
急性脑梗死别名缺血性脑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是指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从而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轻者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重者不仅可造成肢体瘫痪,甚至可引起急性昏迷死亡。该病一旦发生,如果治疗不及时,结果一般非死即残,危害极大[1]。据有关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其步行和生活自理能力能达到90%。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58人,女性22人,年龄62-91岁,平均年龄71.2岁,均为首次发病,病患早期多伴有头晕、恶心、吞咽困难、突然言语障碍或半身不遂,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表现,左侧肢体偏瘫49例,右侧肢瘫31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患都给予营养脑细胞、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液循环及脑代谢等药物治疗,对照组入院14天(恢复期)开始康复训练,而观察组入院后2-5天(病情稳定)便开始肢体功能训练康复护理[2]。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 百拇医药
当患者因疾病而产生惶恐、焦躁、忧虑等不良情绪时,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接近患者,在生活上耐心体贴,使其感受到温暖,同时通过举例子等方式告诉病人疾病可治愈,要有信心,鼓励病人主动配合护理和治疗。
1.2.2康复护理
1.2.2.1良肢训练
适当选用健侧卧位,即患者健侧肢体在下,躯干正面和床面保持垂直,用枕头支起患侧上肢,上肢不处于内收位,肘部尽可能伸直,手指展开,患侧下肢保持取款屈膝位,足部置于枕头上,以避免足下垂。
鼓励选用患侧卧位,即患侧肢体在下患者头前屈,躯干后倾,以枕头支撑后背,60-80度为佳,以免窒息。患侧肩向前伸,患侧上肢自然置于体侧,手指展开,两下肢间垫枕头,切勿压迫患肢造成血压循环不畅。尽量减少仰卧,避免半卧位。
1.2.2.2瘫痪肢的被动活动
, 百拇医药
每日多次对患肢进行屈伸、内收、外展等活动,每日15-20分钟,并对患者肢体尤其是患肢进行按摩,每次2次,以改善血液循环、消肿、缓解疼痛,按摩应轻柔慢行。按摩结束后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从大到小,手法柔和,幅度不宜超过90度,避免骨化性肌炎产生。鼓励患者自我按摩。
1.2.2.3坐位训练
当患者病情允许,无头晕、头痛,肌力达到二级时尽早采取坐位,开始5-10分钟,以后逐渐增加时间。
1.2.2.4站立训练
病患肌力达3级且能坐稳即可扶其站立,开始1-2分钟,再逐渐增加时间。病患扶栏站稳后可从双膝同时屈伸过渡到双脚原地踏步。
1.2.2.5步行训练
患者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站立30分钟时方可步行训练,每日三次,由二三人协助过渡到一人协助直至独立行走。
, http://www.100md.com
1.2.2.6日常生活训练
鼓励患者进行刷牙、吃饭、洗脸、梳头、入厕、穿脱衣服、下棋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逐渐脱离他人帮助,自主完成。
1.2.2.7主动训练
主动运动即患者主动配合完成对血压脉搏有一定影响的运动,当患者意识清楚、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2天后即可开始。上肢训练:病人双手十指相扣,患手拇指朝上,键肢体带动患肢从胸前举至头顶然后返回,三天一次,每次20个来回。下肢训练:患者仰位,双手手指相扣,上肢上举,双腿屈膝,用双足支撑床面,臀部主动抬起再返回,动作一定要轻柔缓慢,3天1次,一次15个来回。当患者腰肌无力时,护理人员应一手扶患膝一手托臀帮助患者完成。翻身训练:鼓励患者自主翻身,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和范围。
1.2.3营养护理
禁烟禁酒,饮食少盐低脂、营养易消化,忌暴饮暴食,进食时采取坐位、侧卧位。
, 百拇医药
1.2.4预防并发症
1.2.4.1每天温水擦洗患肢2次,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每天进行睡前按摩,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
1.2.4.2,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多喝水、多吃纤维素食物,预防肺炎和便秘。
1.2.4.3保持正确的坐卧姿势,避免患者手臂长时间下垂,加强患者上肢的主被动运动,防止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1.2.4.4患者坐、站、卧均应保持肩胛骨正确位置,采取患侧卧位,仰卧位时于肩背部垫软垫保持肩部前屈,防止患肢拉伤。
1.3 疗效评定标准[3]
采用FMA评分评价两组患者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首次评定在入院后两天内,再次评定在30天后进行。
, 百拇医药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FMA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护理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两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分)
入院2天内,两组患者患肢功能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30天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
3 讨论
, 百拇医药
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病人的康复效果不仅与年龄、病程、病因、病变部位、药物治疗以及问诊时间有关,还与患者康复护理开始的时间有很大关系,康复护理时间越早,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和程度也越大[4]。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前三个月患者功能恢复最快,此间的康复护理尤为关键。因此,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平稳即可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有利于加速脑侧肢循环建立,激活部分基因,最大限度恢复患者患肢能力和残存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是漫长的过程,需要家庭、社会、患者三方的共同参与、全程耐心治疗。不但要对患肢的活动进行训练,还要注重对健肢潜能的开发。护理人员要通过按摩、关节被动运动等促进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皮肤、肌肉、骨骼的废用性萎缩[5]。
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明显改善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的生活信心。由此可见,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致死、致残率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赵文清,李洪芬.急性脑梗死偏瘫的早期康复训练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6):2243.
[2] 路伟春.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2):129-130.
[3] 杨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恢复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2).
[4] 陈惠英.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1):134-135.
[5] 管艳.脑梗死肢体偏瘫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13-114., 百拇医药(张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