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介入治疗前后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分析
摘 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 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4年5月收治的择期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48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体检中心的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肝癌患者经介入前和介入后主要凝血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凝血指标方面:观察组各时间点的PT、APTT和TT水平均显著升高,而介入术前的FI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介入术后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介入术后1d和3d的PT、APTT、TT和FIB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介入术后3d的PT显著高于术后1d(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各时间点的PAI、Ps、vWF和uPA均显著升高(P<0.05);与术前相比,观察组术后1d和3d的Ps、vWF和uPA均显著降低(P<0.05),而PAI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普遍存在凝血异常状况,介入治疗后会进一步加剧凝血异常和纤溶亢进状况,临床上应加以重视,重点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凝血指标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起病隐匿和预后差等特点,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随着介入治疗的引入,已成为该人群的重要治疗手段[1]。虽然介入治疗效果明确,但术后并发症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其中术A后短期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报道已引起学界的关注[2]。目前,介入术后凝血异常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肝癌患者肝功能较差,而介入术对肝细胞破坏较大有关[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