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的解剖部位——十二指肠壶腹部相关研究
摘要:我国关于人体解剖结构的记载可追溯至《内经》中,《内经》中记载到人体解剖学的部分内容,是古人对人体结构的直观认识,“膏肓”是人体解剖学中的特有名词,其解剖部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然而这只是古人的观点,因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较落后,因此史书中记载的这一观点的准确性也需要后人通过实践研究进行证实。关键词:膏肓;解剖部位;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壶腹部;研究
病入膏肓是从我国古代沿用至今的著名成语,出自于2000多年前的《左传·成公十年》中,书中记载“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之不至焉,不可为也。”古人认为人体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为肓,疾病发展至膏肓之间,为药力不到之处,即药石无灵,无法救治。古人虽然对膏与肓在人体中的位置进行了定位,但对于膏肓的解剖部位确始终众说纷纭,模糊不清。本文根据《皇帝内经》中对膏与肓解剖结构的阐述为依据,对现代医学下膏肓的解剖部位——十二指肠壶腹部进行了相关探讨,以供同道之人参考借鉴,现做出以下综述。
1. 膏肓在人体中的部位
1.1对于膏肓部位的一般看法
早期我国许多研究学者对于膏肓具体解剖部位的定位不一致,各持己见,呈现出了众说纷纭、模糊不清的局面。多数学者对于膏肓在人体中的部位的一般看法为,“膏”为心尖脂肪,“肓”为人体心脏与隔膜之间[1]。
1.2文献中对于对于膏肓部位的认识
汉武帝建光二年即公元121年,许慎创作的《说文解字》中将“膏”字解释为“肥,人脂”,对“肓”的解释是“心下膈上”,这一观点与现今对于膏肓部位的一般看法具有一致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