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胃肠病变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胃肠病变应用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胃肠病变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观察比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临床症状改变等。结果: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血糖值、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辩证施治2型糖尿病胃肠病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改善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糖尿病胃肠病变 中医辩证施治 临床观察 临床疗效
糖尿病是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流行病,具有常见性、慢性、终生性等特点,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其越发呈现一种老龄化的趋势【1】。糖尿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缺陷所引起的一类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病理原因为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从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紊乱进而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遭破坏。常见临床症状为“三对一少”【2】:多食、多尿、多饮、体重下降。若高血糖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会导致代谢紊乱,从而使全身各组织器官、各大系统等受到损害和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3】。更加严重的将会引起失水,机体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导致的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糖尿病胃肠病变就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本文为探究2型糖尿病胃肠病变应用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疗效,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胃肠病变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胃肠病变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研究。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5例;平均年龄64岁(Max78岁,Min45岁);平均病程为5.4年(Max10年,Min5年)。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脾胃湿热33例,脾肾阳虚33例,肝胃不和3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1.2诊断标准
1.2.1糖尿病诊断标准
符合典型体征“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或≥126mg/dL;OGTT中2HPG≥11.1mmol/L;禁食8h后FBG≥7.0mmol/L;随机测定血糖≥11.1mmol/L;无因药物或疾病、妊娠引起糖耐量异常者。
, 百拇医药
1.2.2糖尿病胃肠病变诊断标准
糖尿病史超过5年且胃肠道异常情况出现时间晚于糖尿病确诊时间;胃脘部胀满、胀痛不适,反复不断发作【4】,易饱,吐酸嗳气,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纳差、营养不良、体重减轻、血糖控制障碍、上腹部灼热;发作性腹泻,每日超过三次,便质稀溏或呈水样,间歇期排便正常或与便秘交替出现,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一天,大便常规检查正常,致病菌培养正常;B超、胃镜或消化道钡餐检查排除肿瘤、消化道、胆、胰腺、梗阻等器质性病变。
1.3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脾胃湿热型: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泻下急迫或泻下不爽,大便秽臭,身重困倦,腹痛,肛门灼热,小便短黄【5】;脾肾阳虚型:食少纳呆,食后或午后腹胀,喜按,泄泻,夜间明显,神疲乏力,少言懒语,黎明前腹痛,完谷不化,形寒肢冷;肝胃不和型:胃脘胀满,泄泻腹痛,泻后减轻,因情志加重,胸胁胀闷,食欲不振,恶心嗳气,大便不爽【6】。
, http://www.100md.com
1.4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模式,包括健康教育、制定合理饮食方案、定时锻炼、戒烟限盐等,根据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选择合适的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并降压、降脂治疗【7】。此外,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服用合适的汤药,观察比对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压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1.5中药汤剂
脾胃湿热型:葛根15g,黄连10g,黄芩10g,法半夏10g,茯苓15g,陈皮10g,木香10g,百合15g,乌药10g,甘草3g;脾肾阳虚型:党参15g,干姜6g,补骨脂10g,吴茱萸6g,白术20g,五味子6g,葛根15g,百合15g,乌药10g,炙甘草3g;肝胃不和型:柴胡10g,枳壳10g,陈皮10g,白芍30g,防风6g,香附10g,百合15g,乌药10g,白术20g,甘草3g。
1.6评价标准
, http://www.100md.com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症候积分减少超过95%为临床控制;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症候积分减少超过70%为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症候积分减少超过30%为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或加重,症候积分为改变或增加为无效。
1.7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单位采用平均值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单位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结果
经治疗,所有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胃肠病是糖尿病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并发症,常常表现为嗳气、恶心、呕吐和反复发作性、间歇性水样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不断加强,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糖尿病胃肠病已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8】,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变方面的优势日渐显现。本病当属于中医的“呕吐、泄泻、胃痛”范畴,其病名最早载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认为寒、湿、热外邪均可引起呕吐与泄泻。脾虚失运是发病之本,久而及肾,2型糖尿病胃肠病变的病位在胃与肠,并与脾关系最为密切。脾胃乃一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脾健胃和,升降有序,水谷得运,气血得生,水谷精微输布全身;脾胃虚弱,气机升降逆乱,运化失司,中焦气机失和,升降失常。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阳植根于肾阳,水谷精微,赖以肾阳温煦,肾之阴阳有依赖脾所运化的气血濡养,一旦出现失衡,会造成脾肾两虚之证,主要表现为乏力、腹胀、畏寒、精神不佳、面色灰暗等全身虚弱的现象。肝之气机失畅也是发病的主要因素,肝主疏泄,调节情志,糖尿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创伤或忧虑过度史,寝食不安,引起肝气郁结,肝郁化火等。
, http://www.100md.com
结合病因病机分析,对2型糖尿病胃肠病的治疗,总以清热利湿,运脾化湿,健脾温肾,疏肝和胃为主要原则,而辩证施治。?并根据肝脾肾三脏的虚实偏颇调整药物组成与药物用量,促使湿热得清,湿化得运,肝得条达,脾肾得温,恢复脾升胃降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达到保持阴阳平衡,标本兼顾之目的。不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还可降低血糖水平。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优势所在,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曾文林.中医药辨证论治糖尿病胃轻瘫[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7):27-28.
[2]杨荣忠.基于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中医临床辨治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3):274.
[3]张建.蒲元和胃胶囊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J].齐鲁药事,2011,30(8):486-487.
, 百拇医药
[4]王营,王玉春,邓杏林,刘立峰.分消清利汤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11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12(02):223-224
[5]谢红艳,葛爱丽,赵援援,谢春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0,17(10):187-188.
[6]钟毅,赵志明,陆英杰等.胃肠舒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Gajal间质细胞病变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1):22-25.
[7]刘春雨.糖尿病性胃肠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163.
[8]程汉桥.糖尿病胃轻瘫从脾辨治的中医治疗体会[J].光明中医,2013,28(8):1681-1682., 百拇医药(姚峰)
关键词:糖尿病胃肠病变 中医辩证施治 临床观察 临床疗效
糖尿病是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流行病,具有常见性、慢性、终生性等特点,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其越发呈现一种老龄化的趋势【1】。糖尿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缺陷所引起的一类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病理原因为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从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紊乱进而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遭破坏。常见临床症状为“三对一少”【2】:多食、多尿、多饮、体重下降。若高血糖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会导致代谢紊乱,从而使全身各组织器官、各大系统等受到损害和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3】。更加严重的将会引起失水,机体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导致的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糖尿病胃肠病变就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本文为探究2型糖尿病胃肠病变应用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疗效,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胃肠病变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胃肠病变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研究。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5例;平均年龄64岁(Max78岁,Min45岁);平均病程为5.4年(Max10年,Min5年)。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脾胃湿热33例,脾肾阳虚33例,肝胃不和3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1.2诊断标准
1.2.1糖尿病诊断标准
符合典型体征“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或≥126mg/dL;OGTT中2HPG≥11.1mmol/L;禁食8h后FBG≥7.0mmol/L;随机测定血糖≥11.1mmol/L;无因药物或疾病、妊娠引起糖耐量异常者。
, 百拇医药
1.2.2糖尿病胃肠病变诊断标准
糖尿病史超过5年且胃肠道异常情况出现时间晚于糖尿病确诊时间;胃脘部胀满、胀痛不适,反复不断发作【4】,易饱,吐酸嗳气,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纳差、营养不良、体重减轻、血糖控制障碍、上腹部灼热;发作性腹泻,每日超过三次,便质稀溏或呈水样,间歇期排便正常或与便秘交替出现,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一天,大便常规检查正常,致病菌培养正常;B超、胃镜或消化道钡餐检查排除肿瘤、消化道、胆、胰腺、梗阻等器质性病变。
1.3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脾胃湿热型: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泻下急迫或泻下不爽,大便秽臭,身重困倦,腹痛,肛门灼热,小便短黄【5】;脾肾阳虚型:食少纳呆,食后或午后腹胀,喜按,泄泻,夜间明显,神疲乏力,少言懒语,黎明前腹痛,完谷不化,形寒肢冷;肝胃不和型:胃脘胀满,泄泻腹痛,泻后减轻,因情志加重,胸胁胀闷,食欲不振,恶心嗳气,大便不爽【6】。
, http://www.100md.com
1.4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模式,包括健康教育、制定合理饮食方案、定时锻炼、戒烟限盐等,根据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选择合适的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并降压、降脂治疗【7】。此外,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服用合适的汤药,观察比对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压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1.5中药汤剂
脾胃湿热型:葛根15g,黄连10g,黄芩10g,法半夏10g,茯苓15g,陈皮10g,木香10g,百合15g,乌药10g,甘草3g;脾肾阳虚型:党参15g,干姜6g,补骨脂10g,吴茱萸6g,白术20g,五味子6g,葛根15g,百合15g,乌药10g,炙甘草3g;肝胃不和型:柴胡10g,枳壳10g,陈皮10g,白芍30g,防风6g,香附10g,百合15g,乌药10g,白术20g,甘草3g。
1.6评价标准
, http://www.100md.com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症候积分减少超过95%为临床控制;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症候积分减少超过70%为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症候积分减少超过30%为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或加重,症候积分为改变或增加为无效。
1.7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单位采用平均值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单位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结果
经治疗,所有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胃肠病是糖尿病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并发症,常常表现为嗳气、恶心、呕吐和反复发作性、间歇性水样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不断加强,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糖尿病胃肠病已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8】,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变方面的优势日渐显现。本病当属于中医的“呕吐、泄泻、胃痛”范畴,其病名最早载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认为寒、湿、热外邪均可引起呕吐与泄泻。脾虚失运是发病之本,久而及肾,2型糖尿病胃肠病变的病位在胃与肠,并与脾关系最为密切。脾胃乃一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脾健胃和,升降有序,水谷得运,气血得生,水谷精微输布全身;脾胃虚弱,气机升降逆乱,运化失司,中焦气机失和,升降失常。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阳植根于肾阳,水谷精微,赖以肾阳温煦,肾之阴阳有依赖脾所运化的气血濡养,一旦出现失衡,会造成脾肾两虚之证,主要表现为乏力、腹胀、畏寒、精神不佳、面色灰暗等全身虚弱的现象。肝之气机失畅也是发病的主要因素,肝主疏泄,调节情志,糖尿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创伤或忧虑过度史,寝食不安,引起肝气郁结,肝郁化火等。
, http://www.100md.com
结合病因病机分析,对2型糖尿病胃肠病的治疗,总以清热利湿,运脾化湿,健脾温肾,疏肝和胃为主要原则,而辩证施治。?并根据肝脾肾三脏的虚实偏颇调整药物组成与药物用量,促使湿热得清,湿化得运,肝得条达,脾肾得温,恢复脾升胃降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达到保持阴阳平衡,标本兼顾之目的。不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还可降低血糖水平。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优势所在,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曾文林.中医药辨证论治糖尿病胃轻瘫[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7):27-28.
[2]杨荣忠.基于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中医临床辨治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3):274.
[3]张建.蒲元和胃胶囊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J].齐鲁药事,2011,30(8):486-487.
, 百拇医药
[4]王营,王玉春,邓杏林,刘立峰.分消清利汤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11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12(02):223-224
[5]谢红艳,葛爱丽,赵援援,谢春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0,17(10):187-188.
[6]钟毅,赵志明,陆英杰等.胃肠舒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Gajal间质细胞病变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1):22-25.
[7]刘春雨.糖尿病性胃肠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163.
[8]程汉桥.糖尿病胃轻瘫从脾辨治的中医治疗体会[J].光明中医,2013,28(8):1681-1682., 百拇医药(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