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延边医学》 > 2015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589849
中医药治疗房颤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5日 延边医学2015年第22期
     摘 要:对房颤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作一综述,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潜力和优势,以期更好的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房颤。

    关键词:房颤;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综述

    中医并无与房颤相应的病名,其临床表现可散见于心悸、怔忡、眩晕、晕厥、短气、胸痹、虚损的病症中,以及促、结、代、涩、散、雀啄等脉候中,至于中医病证,各医家观点不一,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把本病定名为“心动悸”[1]。

    1.病因病机研究

    房颤的病位在心,主要症状为胸闷、心悸、头晕、脉结代等。相关因素为心气虚、心阴血不足、心阳衰弱、痰饮内停、瘀血闭阻等。其病性为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但各医家认识不同。如曹洪欣、谭维富认为心阳不足是房颤的基本病机[2-3];戚文航认为气血不足、体质虚寒是房颤的病机 [4];杨关林等认为是由于心气、阴血亏虚,而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脉络瘀滞而发病[5] ;王金玺等认为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气血不足而致心阳妄动、心失所养,及心血瘀阻而发病 [6];吴鸿等认为房颤病机为“虚”“瘀” “热”。即气阴亏虚,热毒瘀血,心神失养[7];梁金凤等认为,房颤的发病机理是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指气阴两虚,标实是指痰浊和瘀血[8] ;张艳认为房颤发生的病机是心气阴两虚伴血瘀内扰心神[9] ;汪云翔认为房颤病因依次为为瘀阻心脉、痰浊闭阻、心血不足、阴虚火旺、水饮凌心、心阳不振,并与年龄及相关病史有关 [10] ;杨湖认为房颤病位在心而累及于脉,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是心之气血阴阳亏虚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