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延边医学》 > 2015年第25期
编号:12585199
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5日 延边医学 2015年第25期
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摘要: 目的: 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方法 :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 结果:2例异位嗜铬细胞瘤均发生在肝门附近,超声和CT平扫均表现为低回声(密度)肿块,肝尾状叶和肝门结构呈受压改变。CT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病例2在MRI上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强化。PET-CT呈低密度,高代谢肿块。 结论: 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是明确显示特殊部位的肿块、血供丰富,较大病灶常见中心坏死、压迫周围器官,结合临床阵发性高血压和尿儿茶酚胺测定,一般术前能做出较明确诊断。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异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及其他嗜铬组织产生过多儿茶酚胺的肿瘤。临床上比较少见,以往常被称为10%肿瘤,即10%为恶性、10%为双侧发病、10%发生于肾上腺外。异位嗜铬细胞瘤即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是较少见的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好发部位依次为腹主动脉周围(75%)、膀胱(10%)、胸部(10%)、以及头颅、颈部和盆腔(5%)[1]。近年来,随着影像与生化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报告的病例在不断增加[2],其手术方案的选择需要准确定位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