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护理杂志》 > 2008年第10期
编号:12059979
PICC在16例极低体重早产中的应用与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日 《中国护理杂志》 2008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10-0002-03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安全,并发症较其他深静脉置管少,为早产儿和危重儿静脉高营养,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提供通道,足治疗早产儿的一项重要措施。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且常常有各种并发症,在出生后几周内无法从胃肠途径获得足够的营养,因此需要长时间的输注静脉营养及其他刺激性药物,而普通留置针保留时间不长,输注静脉营养液或血管活性药物极易造成局部皮肤坏死,反复穿刺等侵入性操作,易造成患儿感染机会。同时,由于穿刺引起哭闹剧烈易致患儿缺氧,颅内出血;穿刺时间过长可导致体温不恒定等并发症,对患儿康复极为不利。我院NICU于2008年1月~7月,对16例极低体重早产儿进行了PICC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 http://www.100md.com
    16例中,其中男9例,女7例;出生体重<1000g4例,1000g~1500g13例;胎龄26~33周。

    1.2物品准备

    美国BD公司的1.9F的PICC导管,可撕裂导入鞘,孔巾,治疗巾数块,皮肽消毒剂(碘伏,酒精),无菌透明敷料,胶带,测量尺,止血带,10cm注射器,纱布2块,镊子,剪刀各1把,肝素帽,头皮针,无菌手套2付,无菌生理盐水。

    1.3操作步骤

    术前准备:选择血管,主要选择肘部静脉,贵要静脉粗,静脉瓣较少,故为首选,且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PICC最直和最直接的穿刺途径,其次选择正中静脉,头静脉和颈内静脉,操作的患儿置远红外抢救台,取平卧位,穿刺侧手臂外展90度,选择好穿刺静脉后,测量导管插入的长度,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常规碘酒或酒精消毒,铺孔巾,治疗巾,修剪导管所需长度,先选择浅静脉进针,穿刺见回血后,立即降低导管角度,再进入少许,确保导管鞘进入静脉,退出穿刺针,将导管自导入鞘术端送入静脉中,送至测量长度,抽吸回血,确定有回血后,退出导入鞘撕裂,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以透明敷料固定外露导管。最后X线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完成记录。
, 百拇医药
    2.结果

    15例穿刺成功,1例因血管破坏严重而穿刺失败,15例中有2例从腋静脉穿刺,2例从头静脉穿刺,11例从贵要静脉穿刺,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有1例从头静脉穿刺的患儿,术后第二天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经用硫酸镁湿敷一天,停用一天该静脉后症状消失。留置时间最长44天,最短10天,平均25.3±3.5天,拔管后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3.护理

    3.1术前评估

    术前应评估患儿病情,生命体征应平稳,评估血管情况,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如两侧贵要静脉、头静脉、腋静脉均已损伤,尽量不要从手臂置管,以免穿刺失败或出现并发症。穿刺点周围皮肽应无感染。

    3.2术后护理

    3.2.1固定术中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外,做好穿刺部位皮肤清洁和保护同样重要。因为皮肤的污染是感染的主要因素,因此,覆盖穿刺处的敷料选择很重要[1]。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导管,将导管入口与外界环境隔离,由于材质透明,便于观察导管及穿刺点的状况,又因固定可靠,可防止移行而达到防治感染的目的[2]
, 百拇医药
    3.2.2换药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更换透

    明贴膜时,用碘伏、酒精棉球清洁穿刺针眼处,并保持穿刺点完全干燥,常规置管后第1个24h更换敷料1次,以后每周更换1~2次[3],如发现贴膜污染、潮湿、脱落而危及导管时,应及时更换,且更换贴膜时避导管被拔出。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有无炎症反应,换药后注明换药时间。

    3.2.3测量臂围并记录置管后应每同在肘上4横指处测量双侧臂围(易做比较,作出正确判断),并做比较,如果双侧上臂围周径不等,且穿刺侧上臂围周径超过置管前数值或另一侧臂围,则提示有可能出现静脉炎、渗漏等并发症,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红、渗液和水肿,触摸穿刺点周围有无疼痛和硬结等。如果因导管型号和血管粗细不当、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等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可抬高患肢,进行湿热敷。每日记录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置入导管长度、外留导管长度及双侧臂围。

    3.2.4保持导管通畅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堵管。每日检查导管固定是否妥当,有无打折、移动、松脱。治疗时应了解药物的性质和浓度,随时保持静脉导管通畅。建议的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用>10cm注射器冲洗,掌握药物的性质,及时观察,对粘稠度较大的药物如血浆,血液等,建议重新建立静脉通道,以免堵管。静脉给药模式:生理盐水一给药一生理盐水一给药一淡肝素液(1~5U/m1),不用于采血或输血。
, 百拇医药
    3.2.5拔管

    留置时间根据病情决定,导管拔除时应从穿刺部位轻轻缓慢的拔出,同时需要均匀,忌暴力,拔出后应对照穿刺记录观察导管有无损伤,断裂,缺损,拔出后立即压迫止血,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24~48小时,并观察穿刺点渗血情况,导管尖端常规细菌培养。

    3.3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3.1感染中心静脉导管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病死率达3%[4]。因此穿刺部位需无感染灶,穿刺前消毒病儿整个手臂,在做中心静脉导管操作时、操作后、更换敷料时,均要严格无菌操作,才能有效地避免导管的感染[5],严密观察置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液、触痛(触摸病儿时,病儿烦躁、哭闹)等。另外,换药时不要污染体外导管部分,输液环路每天更换,拔管时严密消毒穿刺针眼周围皮肤,针眼处止血后涂以油性抗生素软膏,并贴以敷料,防止感染。如果发生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加强换药;并抽血做细菌培养。
, http://www.100md.com
    3.3.2堵管管道堵塞是常见问题之一,注意输液时用输液泵维持输液,保证输液的连续性,一般液体速度>2ml/h可维持导管通畅,不同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不可经导管采血化验等,以确保导管通畅。一旦导管堵塞,千万不能强行推动液体,否则有导致栓塞或导管破裂的危险[6]。堵管后可用稀释后的尿激酶通管.堵管的预防:尽量减少穿刺时静脉的损伤;采用正确的封管技术;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输注脂肪乳剂应定时冲管。

    3.3.3微血栓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较长,又长期漂浮在血管中,会对正常血流产生一定影响,形成涡流而产生微血栓,因此要防止导管留置后静脉栓塞的形成,在穿刺及送导管时,护士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7]。每日可给予常规液体中加入少量肝素,肝素浓度为1u/ml,总量<40u/ml,以1ml/h的速度维持,能有效地防止血栓形成。

    4.小结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的优点显而易见,它的穿刺点在外周静脉,比较直观,其危险性小,创伤小,感染机会少,便于护理,且穿刺成功率高。它外周静脉固定困难,留置时间短的问题,可以方便地提供低体重儿的静脉营养,使其顺利过渡到胃肠道营养。减少了少数低体重儿静脉穿刺的次数,从而减少人为的过度刺激,降低氧耗和能量消耗,可以使低体重儿体重增长加快,缩短住院时间。PICC为危重病儿连续长期输入高渗透压液体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避免了因为输入高渗液体造成的局部组织坏死等并发症。因此,PlCC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理想的血管通路。

    参考文献

    [1] 谭海梅,伍美娟.肿瘤病人行PlCC 置管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38.

    [2] 李风云.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4,19(19):80.
, 百拇医药
    [3] 梁海华,谢巧庆.外周静脉置管在小儿化疗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47

    [4] 叶慧珍,纪玉枝,林丰等.静脉插管的种类及护理[M].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1): 27.

    [5] 骆小京,康继红.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在NICU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32—233.

    [6] 楼小芳,马美芳.PICC在极低体重儿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99.

    [7] 邓健,徐廷惠.PICC 导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7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