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筛选(2)
![]() |
第1页 |
参见附件(2194KB,4页)。
3.5吸湿性的测定[5]
3.5.1实验步骤:取一定量的浸膏粉,置30℃烘箱中恒重48h。将底部放有NaCl饱和溶液的玻璃干燥器中定时放入NaCl直到形成NaCl过饱和溶液,此时干燥器内的相对湿度为75%。在已恒重的扁称量瓶底部放入厚约2mm的药粉,准确称重后置于上述干燥器内(扁称量瓶打开)。48h后称量,计算吸湿百分率。[7]共做两组,计算平均值。
根据表中数据综合评分可看出,乳糖的分值最高,为94.12,故筛选出来的最优辅料为乳糖。
3.8临界相对湿度[6],[7]
3.8.1实验方法:将用乳糖与干浸膏粉制备好的颗粒干燥至恒重后,在已恒重的扁称量瓶底部放入厚约2mm的颗粒,准确称量后置于不同RH%的8种不同盐的过饱和溶液的干燥器内,于室温保持7d后称重。由于环境湿度对颗粒剂灌装影响很大,为此测定了颗粒临界相对湿度。按表9配制不同盐的过饱和溶液,分别置于玻璃干燥器中,室温放置48小时,使其内部湿度平衡构成不同相对湿度的环境,将已干燥至恒重的样品颗粒1.0g置恒重的扁称量瓶中,精密称量,打开称量瓶盖,放入上述不同湿度的干燥器中,恒温中吸湿至恒重,精密称定计算吸湿率,测定临界相对湿度(CRH)[9],[10],结果见表10。
3.8.2以表10中的吸湿百分率%为纵坐标,相对湿度RH%为横坐标作图。作图中曲线两端的切线,两切线交点对应的横坐标即为临界相对湿度[7]。由以上实验项目可知,乳糖的临界相对湿度CRH为72%,即制粒、分装及贮存时,环境湿度必须控制在72%以下,以减少水分对药物性质及稳定性的影响。
4讨论
4.1中药浸膏粉通常具有较强的吸湿性,故直接制粒有一定难度。为了降低其吸湿性而便于制粒,一般加入适量的辅料与之混合。本实验结果表明,将乳糖与干浸膏粉(1∶1)混合制成的颗粒容易制粒,稳定不容易吸湿,易于溶化,且流动性好,制成颗粒后有助于分装和贮存的稳定性。故选用乳糖为辅料制粒最好。
4.2从表6中可知干浸膏粉的本身有吸湿性。实验证明,选用乳糖与干浸膏粉制粒,可降低其吸湿性。该颗粒剂的临界相对湿度(CRH)约为72%,大生产中分装颗粒时可参考此值对车间的相对湿度进行控制,以避免吸湿使产品的含水量过高而影响质量。
参考文献
1陆彬.中药颗粒剂处方组成的探讨.华西医学杂志,1995;10(4):229-233
2罗友华,黄亦琦,杨辉,曾伟成.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研究进展.StraitPharmaceuticalJournal,Vol,14,No.1 2002
3 沈慧凤,任麟.聚乙烯吡咯烷酮系列辅料在药剂上的应用,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5,26(12):554
4 中国药典.一部.1995
5孙殿甲,腾亮,刑建国.清热解毒颗粒剂提取工艺及制剂处方组成的研究.西北药学杂志,2001,5(20):16
6刘中秋,周华,苏子仁,等.生脉成骨胶囊制剂工艺成型研究.中成药,1998,20(4):2
7夏新华,胡岚.复方芩柏颗粒剂成型工艺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0,9(9):25
8李铜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94KB,4页)。
闂勬劒绨張宥呭閸c劌甯囬崝娑崇礉缂冩垹鐝柈銊ュ瀻娣団剝浼呴崣顏冪返閻栧崬绺炬导姘喅閹存牗婀佹稉鈧€规氨袧閸掑棛娈戝▔銊ュ斀娴兼艾鎲冲ù浣筋潔閵嗭拷
濮濓拷 pdf閸忋劍鏋� 闂団偓鐟曪拷 5 缁夘垰鍨庨敍鍫濆帳鐠愯鏁為崘宀€娅ヨぐ鏇炴倵濮e繐銇夐崣顖欎簰妫板棗褰�10娑擃亞袧閸掞拷閿涘鈧拷
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