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累及全身多系统和器官的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足溃疡;感染及坏疽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DPN多起病隐袭,患者初期无主觉症状,一旦临床症状出现,周围神经已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改变,且治疗困难。本文回顾分析我院门诊及病房自2000年1月~2006年3月诊治的DPN50例临床资料,以提高对本病诊治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5~76岁,平均57.9岁,以DPN为首发症状者38例,占76%。临床表现:①多发性神经病变33例。其中感觉型多发性神经病18例,呈对称性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蚁走感、烧灼感,由远端向近端蔓延,夜间重;检查有对称性手套、袜套样浅感觉减退,少数患者有感觉过敏,个别患者伴有深感觉障碍,小腿腓肠肌常有压痛;运动型多发性神经病变3例,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远端明显,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下肢重于上肢,无主观与客观感觉障碍;感觉一运动型多发性神经病变13例,患者有四肢远端疼痛、麻木和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同时伴有肌无力、手足小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此型多伴有肢体远端自主神经损害,表现为皮肤粗糙、脱屑、无汗等;②单侧神经病变3例,呈一侧肢体麻木、酸痛、无力、肌萎缩等;③颅神经病变6例,其中动眼神经麻痹3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滑车神经麻痹1例,均为单侧,患者除相应眼肌瘫痪外多伴有头痛、眼痛、眼眶压痛;④ 自主神经病变8例,其中胃肠道症状4例,表现为便秘、上腹饱胀、腹泻等;体位性低血压2例,表现为直立时血压下降(立、卧位收缩压相差超过30mmHg)、眩晕、心悸,严重时晕厥;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1例,表现为排尿障碍,尿潴留或尿失禁;阳痿1例。
, 百拇医药
50例均进行2次空腹血糖(FPG)测定,其中FPG>7.0mmol/L 43例(7.6~18.8mmol/L);另7例FPG<7.0mmol/L(6.3~6.9 mmol/L),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2HPG)均>11.1mmol/L(12.6~24.6mmol/L)。
分别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饶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肌电图的变化。异常41例,其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38例,包括颅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各2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7例;头颅CT检查30例,MRI检查8例均无异常发现。
1.2 诊断标准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FPG≥7.0mmol/L或OGTT中2HPG≥11.1mmol/L,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糖。DPN诊断主要根据神经症状评分、体征(神经缺陷评分)、肌电图,排除遗传,感染、中毒、肿瘤,血管等引起的DPN。部分病例经头颅CT、MRI检查排除眶内及脑部病变。
, http://www.100md.com
1.3 治疗用药 针对DPN的治疗,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同时;可用以下药物:①前列腺素E1100ug静脉滴注,1天1次,共4周;或前列环素10ug静脉滴注,每周2次,共4周;②B族维生素(VB1、VB6、弥可保)及COA、ATP等神经营养药;③尼莫地平20~40mg口服,1天3次,或尼莫同10mg缓慢静脉滴注,1天1次,共4周;④神经节苷脂20mg肌注,1天1次,30天为1个疗程;⑤ 中药,疏血通注射液6ml加人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天1次,2周为1个疗程[1],大活络丸、川芎嗪、刺五加及针灸理疗也有一定疗效。
2 讨论
DPN起病隐袭,是一种特异性轴突变性的病变,其病理严重程度与临床症状不成比例,许多患者长期处于无症状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是诊断DPN的多种方法中最敏感而可靠的方法。以此为标准,本文结果显示无症状组DPN阳性率也达到了16.5%,提示在症状出现前已经存在DPN。因此如能对高血糖人群定期进行DPN的筛查,将有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症状组DPN检查阳性率76.3%,这表明并非所有有症状者电生理检查均异常。神经症状评分和神经缺陷评分均为半客观的检查方法,受检查者和被检查者注意力和主观意志的影响,这也提示DPN诊断的复杂性和现有检查方法的局限性。
, http://www.100md.com
DPN的发病机制目前主要有代谢障碍和微血管病变两组学说。前者认为慢性高血糖是糖尿病DPN的主要病因。①长期高血糖可促进神经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生长而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2];②高血糖状态下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强致多元醇旁路代谢旺盛,细胞内山梨醇和果糖生成增多,肌醇减少,Na+ -K+ -ATP酶活性降低,造成周围神经损害;③高血糖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引起氧化应激增强,自由基生成过多,糖基化终产物增加,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活化而导致神经病变。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结构异常,表现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内膜增厚,玻璃样变性,基底膜增厚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微血栓形成,从而引起末梢神经缺血、缺氧,导致神经营养障碍和变性[3];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本病理改变为多结节、多节段的脱髓鞘改变,无轴浆的萎缩和退化,早期即有神经内膜毛细血管异常,提示微血管病变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起了作用[4]。
糖尿病引起的颅神经损害最常累及动眼神经,其次是外展神经,这是由于动眼神经、外展神经纤维中血管比较丰富,故易受累。糖尿病引起的颅神经损害常突然起病,单侧多见,早期可伴有眼眶区疼痛,前额及颞部头痛或偏头痛症状,应与颅内动脉瘤、海绵窦病变、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相鉴别。目前对糖尿病DPN的治疗尚无理想药物。笔者体会,严格的血糖控制并纠正代谢紊乱是治疗的关键,如口服降糖药不能满意控制血糖,应尽早用胰岛素。
参考文献:
[1] 张俊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110例.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12):739.
[2] 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63.
[3] 郭玉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防治和治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4,7(6):325.
[4] 姚庆春.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分析.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4):240., 百拇医药(张维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累及全身多系统和器官的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足溃疡;感染及坏疽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DPN多起病隐袭,患者初期无主觉症状,一旦临床症状出现,周围神经已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改变,且治疗困难。本文回顾分析我院门诊及病房自2000年1月~2006年3月诊治的DPN50例临床资料,以提高对本病诊治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5~76岁,平均57.9岁,以DPN为首发症状者38例,占76%。临床表现:①多发性神经病变33例。其中感觉型多发性神经病18例,呈对称性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蚁走感、烧灼感,由远端向近端蔓延,夜间重;检查有对称性手套、袜套样浅感觉减退,少数患者有感觉过敏,个别患者伴有深感觉障碍,小腿腓肠肌常有压痛;运动型多发性神经病变3例,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远端明显,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下肢重于上肢,无主观与客观感觉障碍;感觉一运动型多发性神经病变13例,患者有四肢远端疼痛、麻木和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同时伴有肌无力、手足小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此型多伴有肢体远端自主神经损害,表现为皮肤粗糙、脱屑、无汗等;②单侧神经病变3例,呈一侧肢体麻木、酸痛、无力、肌萎缩等;③颅神经病变6例,其中动眼神经麻痹3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滑车神经麻痹1例,均为单侧,患者除相应眼肌瘫痪外多伴有头痛、眼痛、眼眶压痛;④ 自主神经病变8例,其中胃肠道症状4例,表现为便秘、上腹饱胀、腹泻等;体位性低血压2例,表现为直立时血压下降(立、卧位收缩压相差超过30mmHg)、眩晕、心悸,严重时晕厥;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1例,表现为排尿障碍,尿潴留或尿失禁;阳痿1例。
, 百拇医药
50例均进行2次空腹血糖(FPG)测定,其中FPG>7.0mmol/L 43例(7.6~18.8mmol/L);另7例FPG<7.0mmol/L(6.3~6.9 mmol/L),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2HPG)均>11.1mmol/L(12.6~24.6mmol/L)。
分别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饶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肌电图的变化。异常41例,其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38例,包括颅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各2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7例;头颅CT检查30例,MRI检查8例均无异常发现。
1.2 诊断标准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FPG≥7.0mmol/L或OGTT中2HPG≥11.1mmol/L,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糖。DPN诊断主要根据神经症状评分、体征(神经缺陷评分)、肌电图,排除遗传,感染、中毒、肿瘤,血管等引起的DPN。部分病例经头颅CT、MRI检查排除眶内及脑部病变。
, http://www.100md.com
1.3 治疗用药 针对DPN的治疗,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同时;可用以下药物:①前列腺素E1100ug静脉滴注,1天1次,共4周;或前列环素10ug静脉滴注,每周2次,共4周;②B族维生素(VB1、VB6、弥可保)及COA、ATP等神经营养药;③尼莫地平20~40mg口服,1天3次,或尼莫同10mg缓慢静脉滴注,1天1次,共4周;④神经节苷脂20mg肌注,1天1次,30天为1个疗程;⑤ 中药,疏血通注射液6ml加人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天1次,2周为1个疗程[1],大活络丸、川芎嗪、刺五加及针灸理疗也有一定疗效。
2 讨论
DPN起病隐袭,是一种特异性轴突变性的病变,其病理严重程度与临床症状不成比例,许多患者长期处于无症状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是诊断DPN的多种方法中最敏感而可靠的方法。以此为标准,本文结果显示无症状组DPN阳性率也达到了16.5%,提示在症状出现前已经存在DPN。因此如能对高血糖人群定期进行DPN的筛查,将有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症状组DPN检查阳性率76.3%,这表明并非所有有症状者电生理检查均异常。神经症状评分和神经缺陷评分均为半客观的检查方法,受检查者和被检查者注意力和主观意志的影响,这也提示DPN诊断的复杂性和现有检查方法的局限性。
, http://www.100md.com
DPN的发病机制目前主要有代谢障碍和微血管病变两组学说。前者认为慢性高血糖是糖尿病DPN的主要病因。①长期高血糖可促进神经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生长而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2];②高血糖状态下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强致多元醇旁路代谢旺盛,细胞内山梨醇和果糖生成增多,肌醇减少,Na+ -K+ -ATP酶活性降低,造成周围神经损害;③高血糖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引起氧化应激增强,自由基生成过多,糖基化终产物增加,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活化而导致神经病变。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结构异常,表现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内膜增厚,玻璃样变性,基底膜增厚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微血栓形成,从而引起末梢神经缺血、缺氧,导致神经营养障碍和变性[3];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本病理改变为多结节、多节段的脱髓鞘改变,无轴浆的萎缩和退化,早期即有神经内膜毛细血管异常,提示微血管病变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起了作用[4]。
糖尿病引起的颅神经损害最常累及动眼神经,其次是外展神经,这是由于动眼神经、外展神经纤维中血管比较丰富,故易受累。糖尿病引起的颅神经损害常突然起病,单侧多见,早期可伴有眼眶区疼痛,前额及颞部头痛或偏头痛症状,应与颅内动脉瘤、海绵窦病变、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相鉴别。目前对糖尿病DPN的治疗尚无理想药物。笔者体会,严格的血糖控制并纠正代谢紊乱是治疗的关键,如口服降糖药不能满意控制血糖,应尽早用胰岛素。
参考文献:
[1] 张俊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110例.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12):739.
[2] 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63.
[3] 郭玉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防治和治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4,7(6):325.
[4] 姚庆春.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分析.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4):240., 百拇医药(张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