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学刊》》 > 2007年第11期
编号:11736308
毒蕈中毒1例报道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1日 《中国医药学刊》 2007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R15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11-0071-02

    关键词 中毒 毒蕈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 50岁。因进食野蘑菇12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兴奋,视物模糊,矮小幻视,语无伦次,多汗,于2007年6月12日急诊入院。既往健康。体检:T37.2℃;P86次/min;R20次/min;Bp120/60mmHg;表情兴奋,答非所问,双手震颤,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率86次/min,律齐,腹平软,肝脾未触及,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1.2 辅助检查 头颅CT未见异常。脑电地形图检查示:1.基本节律为β,视反应不明显。2.β能量在中央区增强。3.中等电压,节律、波形、调节、调幅可。结果提示:轻度异常脑电图。心电图正常。血清肌酸酶同功酶(CK-MB)36U/L(参考值0~2U/L),直接胆红素18.9umol/L(参考值0~5umol/L),PT、APTT、FIB、TT及其它血生化检查均正常。

    1.3 诊疗过程 临床诊断为毒蕈中毒。温水洗胃20000mL。阿托品+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维生素C3.0+维生素B6+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滴,治疗24小时,症状无好转,停止阿托品改为甲基强的松龙80mg,静注,日二次,二巯丙磺钠250 mg,肌注,日二次,两天后症状缓解,改二巯丙磺钠250 mg, 肌注,日一次,连续2日停药,康复出院。

    2 讨论

    蕈属高等真菌种类繁多,无毒蕈类可供食用,有毒(毒蘑菇)中,部分可经高热等烹调方法解毒,亦有不能用一般方法破坏其毒性的极毒蕈类。毒蕈中所含的主要有毒成分,现知有以下几种: 毒蕈碱、毒蕈溶血素、毒蝇碱、蟾蜍素、光盖伞素、毒肽和毒伞肽等毒素, 其中毒蕈碱有拮抗阿托品的作用,毒性极强,能够兴奋胆碱能节后纤维,引起心跳减慢,胃肠道平滑肌痉挛、蠕动加强、瞳孔缩小,同时对交感神经亦有作用,如促进汗腺分泌。毒蕈溶血素可引起溶血。毒蝇碱、蟾蜍素、光盖伞素能引起幻觉及精神异常等。毒肽和毒伞肽可侵害肝、肾、心、脑、神经系统。本例患者因拮抗阿托品作用的症状不明显,因此对应用阿托品疗效不佳,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巯基解毒药物,症状逐渐消除。 毒蕈中毒死亡率较高,因此尽量避免进食野蘑菇。一旦进食野蘑菇出现中毒症状时,不但要催吐、洗胃,而且要及时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朱子扬,龚兆庆,汪国良.中毒急救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17., 百拇医药(张连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