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发展》 > 2009年第11期
编号:11851864
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1月1日 《医学发展》 2009年第11期
     关键词PICC;机械性静脉炎;护理;研究进展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技术是经外周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穿刺进入的中心静脉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1/3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具有安全、方便、不用麻醉、易于掌握、保存时间长、不良反应少、避免多次反复穿刺的痛苦及肿瘤患者化疗引起静脉炎等优点[1]。临床上发现部分患者置管后出现穿刺部位及上方皮肤有灼痛、紧绷、酸胀及红肿等机械性静脉炎的表现,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痛苦,也不利于PICC更好开展,甚至还可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2]。据报道,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5.15%[3]。 现代医学认为机械性静脉炎是由于导管对血管壁的摩擦撞击作用,造成血管的痉挛和血管内皮的损伤,激惹静脉壁发生静脉炎症所致[4]。机械性静脉炎属于急性无菌性炎症,通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h[5]。因此,预防PICC置管后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方面的护理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PICC置管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常见原因

    1.1PICC置管发生机械性静脉炎与穿刺部位的选择有关

    临床上一般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首选贵要静脉。贵要静脉位置较深,解剖结构直,管径粗,且管腔由下至上逐渐变粗,静脉瓣较少,在置管体位下是导管顶端到位最直、最短的途径,利于置管顺利完成,发生静脉炎的几率相对较低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