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辅助肌间沟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摘 要根据我院42例小儿随机分成氯胺酮组(A组)和氯胺酮辅助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测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呕吐、误吸以及术后情况,结果显示“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
关键词小儿麻醉;氯胺酮;臂丛神经阻滞
我们对氯胺酮麻醉下辅助肌间沟阻滞行小儿上肢手术时麻醉效果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患儿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11-5岁,体重7.5-26kg,手术:肱骨骨折、尺桡骨骨折、血管瘤、瘢痕松解等上肢手术,ASA均为Ⅰ-Ⅱ级,手术时间40-150min,将患儿随机平分成氯胺酮组(A组)和氯胺酮辅助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患儿进手术室前30min常规给以肌注东莨菪碱0.01mg/kg,入室不配合者给予肌注氯胺酮4-5mg/kg,A组术中用氯胺酮维持麻醉,其用量按1-2mg/kg间断静脉给药,B组在氯胺酮麻醉下于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按0.298%甲磺酸罗哌卡因0.8ml/kg骶管给药,两组均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脉搏氧饱和度(SpO2)、观察术中呕吐、误吸以及术后情况,开始时均未给予吸氧。
, 百拇医药
2结 果
MAP、Hr、R、SpO2监测结果见附表,A组患儿术中均有MAP升高、HR加快、!SpO2低于95%的发生率15%,其中3例出现呼吸抑制,无呕吐、误吸,4例术后出现胡言乱语、!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给以安定镇静好转,B组患儿麻醉效果均较满意,MAP、Hr无大波动,SpO2在95%以上,术中有2例追加一次氯胺酮,其他均未追加氯胺酮及其他辅助用药,有10例在手术近结束时已清醒,术毕无烦躁等并发症。
3讨 论
本文通过两组对比观察,认为小儿上肢手术用氯胺酮辅助臂丛神经阻滞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单用氯胺酮麻醉,其有效期15-30min,对时间较长的手术,术中必须反复追加氯胺酮来维持麻醉,用药剂量大,氯胺酮在体内易蓄积,易发生并发症和苏醒延迟。
给予氯胺酮麻醉时,尽管肺顺应性增加,呼吸道阻力降低,并能使支气管痉挛缓解,但由于唾液腺和支气管粘液腺、胃液分泌增多,咽喉反射不消失,所以造成A组出现3例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而B组由于减少了氯胺酮的用量,未见呼吸抑制等呼吸系统并发症。氯胺酮对心血管的作用主要是直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α肾上腺素能活动增强与迷走神经抑制而造成血压升高、脉搏加快。B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对稳定,原因是麻药浓度低、氯胺酮用量小。氯胺酮对浅表手术效果好,对深部及内脏的镇痛差,手术分离骨骼时仍有反应,肌间沟阻滞能使上肢肌肉松弛,有利于手术操作,当然在肌间沟阻滞时,要严密观察,,防止局麻药中毒而造成不良后果。B组由于氯胺酮用量较小,术毕大多数患儿都能早期清醒,利于术后护理。另外,B组患儿在氯胺酮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后,虽然SpO2无明显改变,但呼吸变浅变快,潮气量有减少的趋势,故应加强呼吸循环监测,各方兼顾,严密观察,做到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如常规吸氧,支托下颌,保持头侧低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对预防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13~1439
[2]李启飞、罗高平、吴芳、朱志兵,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68例临床理会.西部医学,2008(1)134~135
[3]朱珂,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法的临床理会.中国医药导报.1673-7210(2008)04(c)-150-02
[4]应诗达,小儿氯胺酮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临床麻醉学杂志1988;4(4):222, http://www.100md.com(查本俊 吴志云 王永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