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护理》 > 2009年第10期
编号:11891494
多环芳烃的毒理学特征及其对人群暴露的危害(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1日 《医学与护理》 2009年第10期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AHs的真正危险在于它们暴露于太阳光中紫外光辐射时的光致毒效应[8]。科学家将PAHs的光致毒效应定义为紫外光的照射对PAHs毒性所具有的显著的影响。有实验表明,同时暴露于PAHs和紫外照射下会加速具有损伤DNA,从而引起人体细胞遗传信息发生突变。PAHs很容易吸收太阳光中可见(400nm-760 nm)和紫外(290 nm -400 nm)区的光,对紫外辐射引起的光化学反应尤为敏感。在好氧条件下,PAHs的光致毒作用将使PAHs光化学氧化形成内过氧化物,进行一系列反应后,形成醌。Katz(1996)[9]观察到由BaP产生的BaP醌是一种直接致突变物,它将引起人体基因的突变,同时也会引起人类红细胞溶血及大肠杆菌的死亡。

    环境中存在的某些物质会使共存的多环芳烃毒性加剧,如研究发现BaP和SO2的共存将会促进人类肺癌的发生;大气中的PAHs可与NOx反应生成NO2-PAHs这种直接致突变物等。研究认为尿中1-羟基芘与大气中的芘和苯并(a)芘有较好的正相关,有可能成为衡量人体接触PAHs的一个有用的生物监测指标[10]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