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平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35例探讨
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的PSVT可导致心力衰竭、休克,尽快终止其发作是治疗的主要目的。作者1998年6月—2005年5月应用心律平治疗PSVT 3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5例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龄25~76岁。冠心病19例,风湿性心 脏病2例,预激综合症2例,不明原因12例。心电图示:QRS波群规则,频率150~250次/min。反复发作者11例,最多1例反复发作4次,发病至就诊10min~11h不等。临床表现为突然心慌、胸闷、气短、胸痛;心电图符合PSVT表现。常规压迫眼球及剌激咽后壁均无效。
1.2治疗方法:心电监护下用心律平70mg+10%葡萄糖针剂20ml静脉注射,时间>10min,PSVT终止时停用药物;如无效可重复上述用药剂量,2h内总量不超过250mg。
1.3疗效标准:用药1h内转为窦性心律且3h内不复发者为有效,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转律或转律后短时间内即复发者为无效。
1.4结果:本组35例中有效33例,有效率94.2%,其中心律平静注1次者31例,转律时间5~18min,1例应用心律平至140mg后转律,用时32min;2例应用心律平至250mg3h仍未转律,放弃心律平治疗方案。用药后明显不适者10例,其中恶心呕吐8例,平均血压下降0.5~3.5kPa者3例,出现房性早搏2例,经镇静等对症处理后短时间内症状缓解。
2讨论
心律平是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起效快,副作用小。其主要电生理作用为:①抑制动作电位相的速度和幅度;②阻断心肌细胞快钠离子通道;③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④抑制浦氏纤维4相自发除极速率。PSVT发生机制主要是折返、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作者应用心律平治疗PSVT,发现患者转律均以逐渐减慢形式,有9例呈1次性转为窦性心律,余均为渐次下降至转为窦性心律。在由PSVT转为窦性心律时有1例突然出现窦性停博,经胸外心脏按摩马上呈窦性心律。故在应用心律平时仍须小心,最好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并备齐抢救药品。, 百拇医药(应大刚)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5例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龄25~76岁。冠心病19例,风湿性心 脏病2例,预激综合症2例,不明原因12例。心电图示:QRS波群规则,频率150~250次/min。反复发作者11例,最多1例反复发作4次,发病至就诊10min~11h不等。临床表现为突然心慌、胸闷、气短、胸痛;心电图符合PSVT表现。常规压迫眼球及剌激咽后壁均无效。
1.2治疗方法:心电监护下用心律平70mg+10%葡萄糖针剂20ml静脉注射,时间>10min,PSVT终止时停用药物;如无效可重复上述用药剂量,2h内总量不超过250mg。
1.3疗效标准:用药1h内转为窦性心律且3h内不复发者为有效,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转律或转律后短时间内即复发者为无效。
1.4结果:本组35例中有效33例,有效率94.2%,其中心律平静注1次者31例,转律时间5~18min,1例应用心律平至140mg后转律,用时32min;2例应用心律平至250mg3h仍未转律,放弃心律平治疗方案。用药后明显不适者10例,其中恶心呕吐8例,平均血压下降0.5~3.5kPa者3例,出现房性早搏2例,经镇静等对症处理后短时间内症状缓解。
2讨论
心律平是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起效快,副作用小。其主要电生理作用为:①抑制动作电位相的速度和幅度;②阻断心肌细胞快钠离子通道;③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④抑制浦氏纤维4相自发除极速率。PSVT发生机制主要是折返、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作者应用心律平治疗PSVT,发现患者转律均以逐渐减慢形式,有9例呈1次性转为窦性心律,余均为渐次下降至转为窦性心律。在由PSVT转为窦性心律时有1例突然出现窦性停博,经胸外心脏按摩马上呈窦性心律。故在应用心律平时仍须小心,最好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并备齐抢救药品。, 百拇医药(应大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