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750KB,1页)。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疾病术后的护理方法,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12例患者,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患肢护理,并指导合理的康复训练。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能独自下地行走。结论 做好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术后护理和积极的康复训练,对手术成功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康复
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0月共收治12例,现将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术后康复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0月共收治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41-78岁,平均58岁,病程816年,平均11年。其中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8例,骨性关节炎3例。
1.2 康复训练方法
1.2.1 术后第一天 为患者定时按摩下肢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先从患肢远端开始锻炼,再做全身活动,先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
1.2.2 术后第二天即可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2.2.1 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肌肉等长、等张收缩训练 屈伸踝关节,慢慢地将脚向上勾起然后下蹬;每隔5~10min就可以练习数次。
1.2.2.2 股四头肌收缩 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5~10s后放松,再绷紧、放松;肌力足够时行直腿抬高练习,膝关节保持伸直,足跟抬离床面20~30cm并尽力维持数秒钟;终末伸膝练习,患肢膝下垫一圆枕,下压膝关节,足背屈并使小腿和足跟抬离床面,膝关节伸直,保持10s,放松再行,反复10次为1组,每天3组。
1.2.2.3 臀收缩运动 患者平卧,收缩臀肌保持10s,放松;患者健肢蹬床,双手着力,做抬臀动作,用力把臀部抬起。
1.2.3 术后第35天 继续第2天的训练,并开始进行关节持续被动运动锻炼,一般每天训练2~3次,每次20min。如疼痛已不明显,可行上肢肌力锻炼,以增强体力,也为今后扶拐打下基础。
1.2.4 术后1周可在床上进行直腿抬高训练 离床前应进行体位训练,先床头抬高30°~60°,无头晕现象再离床,下床方法: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45°,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柱双拐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下地锻炼时必须有人在旁监护、搀扶,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跌倒意外出现。
1.2.5 6个月后弃拐自由行 走上下楼练习 当可弃拐行走时,可练习上下楼锻炼。要求“好上坏下”,即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术侧先下。
1.3 结果 本组1例患者术后36个月复查,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16例,生活自理完全独立4例,生活自理大部分独立1例。均无关节感染、脱位、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2 一般护理
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皮肤粘膜并记录尿量 保证尿量≥60ml/h。对全麻手术的病人,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2 严密观察术后24小时伤口出血量(特别是术后6小时内) 注意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及引流液的颜色、量,引流管确保通畅,不扭曲、不受压,以防积血残留在关节内。正常50~250ml/d,色淡红,若引流量≥300ml/d,色鲜红,应及时处理。更换引流袋,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2.3 经常观察术肢血液循环情况 有无动、静脉栓塞迹象,要警惕肺栓塞形成,一旦出现肺栓塞,即应紧急处理。妥善固定、制动术肢。
2.4 保持患肢的功能位 既可固定关节,又能减轻切口张力,减轻疼痛,同时也便于肢体活动和肿胀消退。术后当天。患肢小腿后垫-10cm软枕,使髓、膝关节稍屈曲可减轻疼痛,在两腿间放-15cm高三角形枕垫,以防患肢内收。
2.5 疼痛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机体的创伤较大。在麻醉作用消失后病人即感到切口疼痛,要及时观察并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要及时采用药物止痛措施。
2.6 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常因疼痛或担心切口裂开、出血等而不敢活动。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说明,有规律地进行功能锻炼对于恢复髋关节的活动度、髋关节的力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7 指导患者避免脱位的坐姿 双腿不交叉;屈身向前及向前弯曲拾起物体;不坐低椅;坐凳时,让术肢自然下垂。
3 向病人说明并示范出院后特殊事项。
3.1 指导患者坚持按出院前训练方法在床上或站立时进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50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