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15691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5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郭斌
第1页

    参见附件(1259KB,1页)。

     【摘要】 目的:总结5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对5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是否伴随有心源性休克分为A、B组。A组临床缓解率87.5%,B组临床缓解率60%,10例出现心源性休克,其中3例死亡。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须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有心源性休克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可改善预后。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临床分析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部分轻症呈隐匿性经过,而少数起病急,病情重,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致命性心律失常或猝死。如不及时诊治,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现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0月50例药物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根据1999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提出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参考标准[1],排除β-受体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及影响心肌的其他疾患如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原发性心肌病、代谢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疾病所致的心肌损害,如患者有Adams-Stokes综合征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或不伴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心源性休克、急件肾功能衰竭、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或心肌心包炎等1项或多项表现,可诊断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根据是否伴随有心源性休克分两组:A组无心源性休克36例,B组伴随心源性休克14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9~78(32.8±14.3)岁,其中年龄≤50岁45例(占90.0%),年龄>50岁仅3例(10.0%),病程1~28(16.67±8.87)d。发病前或同时有上感或腹

    泻等病毒感染史43例(85.7%),自感染到出现心脏症状的时间10h~3周(平均5 d),其中1周内发病27例(64.2%)。

    1.2 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标准

    A、B两组患者均予充分卧床休息,加强重症监护,改善心肌代谢,清除氧自由基和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甲基泼尼松龙,同时积极预防、控制并发症。对Ⅲ度AVB予静脉滴注异丙基肾上腺素维持心率或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以帮助患者渡过急性期,其中1例Ⅲ度AVB持续存在,外院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B组伴有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应用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心功能、维持必要的动脉压,2例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我院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本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评价采用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和酶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采用秩和检验。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A、B两组疗效比较:A组临床缓解率94.4%,B组临床缓解率71.4%,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2.2A、B两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胸痛、心悸等症状基本消失,心肌酶、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恢复正常者9例。B组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其中1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的3例患者病程均很短,为(1.33±0.57)d。1例半年后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3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

    3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内科常见病之一,患者临床表现轻重差异显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因炎症涉及范围广或损害了心脏的要害部位,其临床类型有心律失常型、心力衰竭型、猝死型、泵衰竭型等,病情凶险,若诊治不及时,病死率较高[2]。从本组资料分析,患者无性别差异,90%以上为50岁以下,说明该病以青年人多发。85.7%病前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史,且多在1周内出现心脏表现,说明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故对上感或腹泻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心脏症状者更应重视,及早检查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及早诊断积极治疗。本组资料表明,该病中心律失常最多见,其中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更多,说明房室传导系统是病毒性心肌炎常侵犯的部位。本组资料还显示,重症心肌炎的临床预后与是否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关系密切。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是提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存活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充分卧床休息、改善心肌代谢、清除氧自由基、应用免疫调节剂及对症支持治疗,早期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能。

    参考文献

    [1]杨英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5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