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115671
透针疗法配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三叉神经痛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5期
     【摘要】 目的:观察透针疗法配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三叉神经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予以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随症加减,配合针刺的方法,1个月为一疗程,随诊半年。结果:总有效率为85%,但病程长短与情绪稳定性有关。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三叉神经痛,配合透刺,效果显著。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透刺;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常反复发作,且其病因复杂多变,治疗上颇为棘手。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透刺治疗三叉神经痛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6例,女14例;年龄40~78岁,平均59岁;病程最短4月,最长6年,平均3.2年。
, 百拇医药
    1.2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头痛学会分类委员会《头痛的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二版,2004年》中对三叉神经痛的标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依据是(1)年龄与性别: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2)疼痛部位:右侧多于左侧,以Ⅱ、Ⅲ之最易受累,单只以Ⅱ支受累较多。疼痛范围不越中线,亦不超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有双侧发作者。(3)疼痛性质:如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甚至痛不欲生。(4)疼痛规律:病程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每次发作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缓解间歇期不定,随病情进展而缩短,一般为数十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发作昼多夜少。(5)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刮胡须、刷牙、咳嗽、喷嚏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6)扳机点:常位于上下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7)表情和动作: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吃饭等活动,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颜面,并伴有面肌和咀嚼肌阵发性痉挛,面部潮红,结膜充血、流泪、流涎,表情极度痛苦。(8)神经系统检查:多无异常体征,少数面部感觉减退。必要时包括腰穿、颅底和内听道x线片、颅脑CT扫描、MRI等检查。(9)扳机点、三叉神经干或半月神经节阻滞后可制止发作或减轻症状。咽喉部局麻药喷雾、舌咽神经阻滞后疼痛小时即可确诊为本病。
, http://www.100md.com
    2治疗方法

    2.1透刺疗法

    针刺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下关、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透丝竹空,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透瞳子 、四白透承泣、地仓透颊车、承浆透地仓、迎香透地仓。行重刺激法,并留针。

    2.2中药治疗

    运用王清任《医林改错》之“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重用川芎,加白蒺藜,白芷,乳香,没药,土虫。

    3疗效判定

    3.1疗效标准

    显效:疼痛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 有效:疼痛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大大减少,疼痛持续时间缩短,疼痛范围缩小; 无效:持续治疗6个月,疼痛无缓解。
, http://www.100md.com
    3.2疗效结果

    20例中,显效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

    4典型病例

    洪某,女,76岁。2010年5月18日初诊。

    左侧颜面部(眼上部)阵发性疼痛半年余,俯首、洗脸触碰即痛,呈刺痛。西医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给予口服“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伴见足心热,膝关节酸痛,睡眠少,大小便正常,纳食尚可,舌淡紫少苔,脉弦细。辨证属瘀血阻络,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桃仁15克,红花15克,生地黄20克,赤芍15克,当归10克,川芎30克,柴胡15克,枳壳15克,桔梗10克,牛膝15克,白蒺藜15克,白芷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土虫15克,甘草10克,7剂,水煎服。

    服药的同时每天配合透刺方法,取局部穴位为主,太阳透丝竹空,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并配合风池,合谷。经治疗一个月疼痛减轻,再调治一个月基本上疼痛控制。
, 百拇医药
    5讨论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累及面部限于三叉神经的一只或几支分布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烧灼、撕裂样、电击样或刀割样剧烈疼痛,并伴有面部特有的极其痛苦的情感表情的病症。其临床特征是部位的特定性和病情的反复性。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特征,三叉神经痛归属于中医学中的“面风”、“头痛”、“颊痛”、“颌痛”、“颜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 因为颠顶之上,唯风可到,外感风寒之邪,循经上犯颠顶清窍引起本病, 精神因素亦可诱发此病。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热风动,风火夹痰上扰清阳不得舒展,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华气血皆上聚于头,诸邪气,风、火、痰湿、血客于经络,痰阻血瘀,气滞血凝,阻遏经络,导致“不通则痛”。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方法。中药方剂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方中重用川芎活血祛风止痛,又是“治头痛要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活血祛瘀;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引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又可合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与当归配伍又能养阴润燥,是祛瘀而不伤阴血;甘草调和诸药。加白芷祛风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土虫破血逐瘀。透刺疗法在治疗特点,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操作技巧等,均有其独到之处,其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透刺达到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气血通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手册》张允岭 韩振蕴.

    [2]《方剂学》赵体浩.

    [3]《针灸学》石学敏., http://www.100md.com(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