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15661
肝脏B超在评估抗精神病药物早期肝损害的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董月英 陈韶光
第1页

    参见附件(1234KB,1页)。

     【摘要】 目的:研究肝脏B超在评估抗精神病药物早期肝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符合CCMD-3诊断的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患者450例入组。在服药前,服药后1,2,3个月后分别检查肝脏B超及肝功能。结果:服用抗精神病药物1、2、3个月后复查肝脏B超异常率分别为9.9%、24%、34%,肝功能检查异常率分别为0.22%、1.3%、2.67%,相应数据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随访药物副作用的检查中,肝脏B超阳性率明显高于肝功能检查。

    【关键词】 肝脏B超;肝功能;早期肝损害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方法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并需长期用药,而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肝损害等,因此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随访肝功能及肝脏B超。为探讨肝脏B超在评估抗精神病药物早期肝损害的诊断价值,本文对4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后分别作肝脏B超及肝功能检查记录结果后比较。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全部病例为2004年1月~2006年1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精神病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患者,诊断符合CCMD-3标准,排除器质性疾病史,无肝类病史,入组前肝脏B超及肝功能均正常,共入组450例,其中女性102例,年龄14~50岁,平均28岁,病程7天~5年,平均2.5年;男性348例,年龄18~47岁,平均36岁,病程6天~4.5年,平均2年。

    1.2方法

    所有入组病人治疗前均作过筛查,包括肝脏B超(仪器采用SIEMENS,SI-250S),肝功能检测(仪器采用贝克曼CX-5),结果均正常者入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后分别再作肝脏B超及肝功能检查,并记录结果,进行比较。见表1。

    1.3统计学方法

    组间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

    表1服药前后肝脏B超及肝功能检查结果(例数)

    注:两组数据相应异常率比较 P<0.01

    2结果

    2.1150例病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1,2,3个月后复查肝脏B超及肝功能检查的结果见表1。如表所见,服用抗精神病药物1个月后复查肝脏B超见回声增强36例、回声增粗3例、脂肪肝3例(异常率9.9%),肝功能检查1例异常(异常率0.22%); 2个月后复查肝脏B超见回声增强75例、回声增粗9例、脂肪肝24例(异常率24%),肝功能检查异常6例(异常率1.3%);3个月后复查肝脏B超见回声增强105例、回声增粗12例、脂肪肝36例(异常率34%),肝功能检查异常12例(异常率2.67%)。见表1。

    2.2分别对3次复查的肝脏B超与肝功能检查的异常率进行χ2检验, P<0.01。由此可见,对于肝损害的检出,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有显著性。

    3讨论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大部分抗精神病药物是在肝脏代谢[1],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中有肝脏的损害[2]。已有报道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肝脏B超回声增强、增粗[3]。 本研究中,450例患者中服用抗精神病药物1个月后肝脏B超异常者有42例,而肝功能仅1例异常;2个月后肝脏B超异常者108例,肝功能异常6例;3个月后 肝脏B超异常者153例,肝功能异常者12例。结果显示: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随访药物副作用的检查中,肝脏B超阳性率明显高于肝功能检查。原因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中有肝脏的损害,而肝细胞若有被破坏,则肝脏超声上可有增粗,增强。再者许多抗精神病药物的另一不良反应是体重增加,这导致脂肪颗粒在肝脏的堆积,超声上表现为回声增强或脂肪肝[4]。而肝脏有较强的代偿作用,故肝功能的检查往往是正常或轻度异常,只有在失代偿期才会出现肝功能的异常。据此,我们认为:B超在随访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的检查中,对于早期肝损害的诊断上优于肝功能的检查,这一点在临床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治疗及预防有着很大的帮助。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随着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时间的增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34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