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运动操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190KB,1页)。
【摘要】 目的:介绍一种产后运动体操,用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方法: 对2008年7月~20010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孕产妇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规范化指导产后运动,预防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结果:运用产后运动操能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 运动操;静脉血栓;预防
静脉血栓是指在表浅和深层静脉有血栓形成 ,怀孕、分娩和产后均可能发生 ,以产褥期发生率最高 ,达0.5%~0.61%,较非孕期发病率高3~10倍,剖宫产进一步增加发生的风险,已成为继产后出血、产后生殖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及乳腺炎之后的又一产后合并症[1]。血栓形成可引起下肢功能障碍,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甚至致残,如深静脉血栓脱落进入肺动脉,可引起肺栓塞,大块肺栓塞可以致死。该病危害较大,且治疗复杂,对产妇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目前临床上较为注重血栓形成后的治疗,而对于如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研究较少,产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为临床所迫切需求。经过资料积累,结合临床实践,作者规范总结出一套产后运动体操,用以预防产后静脉血栓的形成,经过临床观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7月~2010年6月共收入孕产妇1894例,年龄19~36岁,平均年龄27.5岁,初产妇1129例,经产妇765例,其中1087例经阴道分娩,807例行剖宫产术。将1894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948例和对照组946例,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观察孕产妇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向孕妇讲述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并告知相应的预防方法。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一对一指导,示教下肢运动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主动运动,早期下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等。
1.2.1责任护士对所分管的住院孕产妇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向孕妇讲述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并告知相应的预防方法:
1.2.1.1静脉回流缓慢 孕期增大的子宫长期右旋,对右侧盆腔髂总静脉和髂外静脉造成压迫,致使血流减慢[2]。告知孕妇取左侧卧位,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产妇产后容易发生便秘,下蹲时间过长会造成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增加下肢静脉血滞留,指导孕妇合理膳食,每日进食适量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1.2.1.2血液黏稠度增高孕期血液呈高凝状态,属正常生理现象。
1.2.1.3产妇由于怕痛或对疼痛缺乏相关的认识而不敢活动下肢,长期卧床影响血液循环,致使血液成分滞留血管壁,形成血栓。责任护士应为产妇解除思想顾虑,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
1.2.2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一对一指导,示教下肢运动方法。
1.2.2.1被动运动:指导家属双手掌心相对,沿产妇小腿自下而上环形揉搓,时间大约5分钟,双腿交替进行两次;随后以手捏法按摩双下肢,由小腿至大腿,有节律地捏放,时间大约为10分钟;家属以左手托住产妇膝关节,右手握住小腿远端近踝关节处,帮助产妇做下肢屈曲、伸展运动5个回合,双腿交替,一天2次。
1.2.2.2主动运动:指导产妇按顺序做左下肢外展、内收运动5个回合,右下肢外展、内收运动5个回合;左下肢直腿抬高约30度,随后放下,5个回合;右下肢直腿抬高约30度,随后放下,5个回合;左右髋关节做外展、内收运动,5个回合;双膝关节做屈、伸运动共十个回合;足背屈、足屈共十个回合;双足趾屈伸十次。以上各个动作重复两次,时间太约掌握在30分钟内,一天2次。
1.2.2.3阴道分娩后2小时或剖宫产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指导产妇及家属进行主、被动下肢运动。经阴道分娩者鼓励产妇独立完成,剖宫产术后应指导家属协助。观察组应用运动操加以指导产后运动,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知识宣教。
1.2.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孕产妇主动活动、早期下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见表1)
3讨论
产褥期为产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期,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产科手术操作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下肢深静脉距心脏较远且管壁较薄,必须依赖其附近肌群的有效收缩,才能维持正常的向心回流。产妇术后卧床无有效肌肉挤压运动,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流缓慢,加之产妇术后常处于强迫体位,输液及留置导尿管的存在常限制产妇的活动。以往责任护士无系统的方法指导产妇进行下肢运动,产妇无据可依,不知如何进行正确活动,运用产后运动操指导并协助产妇进行主动、被动活动下肢肌肉,运用按摩、挤压、活动等方式促使肌肉主动、被动收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90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