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76586
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陈枭薇
第1页

    参见附件(1262KB,1页)。

     【摘要】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3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基本痊愈29例,显效23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中基本痊愈20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61.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奥扎格雷钠;急性脑梗死;老年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其治疗的目的是促进脑血管的再通,恢复脑部组织的血供。临床常规治疗一般采用溶栓、血液稀释、血管扩张、脱水、糖皮质激素等,但疗效不很确切[1]。我院自近年来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3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部CT或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且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疾病、过敏体质患者。观察组63例患者中男41例,女22例;年龄60~83岁,平均73.6岁;病程2~71h,平均36.7h;梗死部位中基底核者32例,小脑部13例,顶叶部8例,颞叶7例,额叶3例。对照组63例患者中男39例,女24例;年龄61~85岁,平均72.8岁;病程3~73h,平均37.1h;梗死部位中基底核者30例,小脑部15例,顶叶部9例,颞叶6例,额叶3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溶栓、血液稀释、血管扩张、脱水、糖皮质激素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40~80mg,溶于5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两组患者均以持续治疗2周为一个周期。

    1.3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2]: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以上,但小于90%,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上,但小于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甚至加重。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效率。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进行测定并做好记录。

    1.5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中基本痊愈29例,显效23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中基本痊愈20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61.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治疗前、后血清hs-CRP与VEGF水平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脑梗死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该病多见于中年人以上,多数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血脂史。奥扎格雷钠为血栓素A2 (TXA2)合成酶抑制药,能够抑制TXA2的生产,同时促进前列环素(PGI2)的生成,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舒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和供氧作用;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溶栓和防栓作用,且对脑血管痉挛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够改善大脑局部缺血时的微循环和能量代谢,抑制脑血栓的形成和扩大[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全身炎症反应性非特异性标志物,其与机体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hs-CRP数值越大往往患者预后越不佳,而随着hs-CRP数值的降低患者脑梗死症状会逐渐得到改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具有很强的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和迁移,加速血管再生的能力,并能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所以又称为血管通透性因子。由于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血浆浓度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病情及预后,并且可用于冠心病及血管闭塞性疾病的治疗,所以常被用来作为评价血管通畅度的指标之一。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hs-CRP和VEGF发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62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