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8期
编号:12076784
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检测结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8期
     【摘要】 目的: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各项病毒感染指标检测。分析传染原因,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2656例输血前患者,按常规操作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5项、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P)、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1/2)。结果:2656例患者输血前血清检测结果显示,总异常率为29%。结论:输血前患者血清检查对减少和防止输血后患者出现血清传染性标志物阳性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重要作,可作为分析原因和处理医疗纠纷的依据。

    【关键词】 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检测

    输血在临床抢救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由输血后传染病引起的医患纠纷也逐年增加[1]。《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规定受血者输血前常规检测血清学九项指标。笔者对住院患者输血前血清学九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11月~2010年11月在我院输血科接受配血试验并在临床进行输血者的输血前血清标本2656份,男1620例,女1036例,年龄2个月~89岁,平均(40.5±30.6)岁。

    1.2检测项目及方法

    采集输血前患者的血液标本,分离血清,做输血前项目检测。ALT采用IFCC推荐方法(试剂由四川新成公司生产);乙肝5项采用ELISA法(试剂由上海科华公司生产);抗-HCV(试剂由上海科华公司生产);梅毒采用TURST法(试剂由上海科华公司生产);抗-HIV采用ELISA法(试剂由北京金豪公司生产)。所用试剂均经过卫生部生检所批批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2结果

    2656例患者输血前血清检测结果显示,总异常率为29%(771/2 656)。其中,ALT升高(以>40U/L判为异常)258例(9.7%);HBsAg阳性206例(7.8%),HBsAg和HBeAg双阳性49例(1.8%),HBsAg和HBeAg及抗-HBc阳性25例(0.94%),HBeAg和抗-HBc及抗-HBs阳性21例(0.79%),抗-HBc阳性29例(1.1%),抗-HBc和抗-HBe阳性18例(0.67%),抗-HCV阳性103例(3.9%);抗-HIV初筛试验阳性3例(0.11%),报疾病预防中心确证实验室确证阳性3例;梅毒阳性6例(0.22%);HBsAg阳性和抗-HCV阳性2例(0.075%);HBsAg阳性和ALT升高35例(1.3%);抗-HCV阳性和ALT升高16例(0.6%)。
, 百拇医药
    3讨论

    3.1本次检测结果表明,受血者输血前血清学九项指标的总异常率相当高。尽管输血在临床治疗中是不可替代的方法,但输血引起的血源性传播疾病也时有发生,并由此引起医疗纠纷[2]。因此,一旦受血患者因输血引起医疗纠纷,输血前的检测结果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对患者负责,而且为患者的输血安全起到监控作用。另一方面,输血并非是HBV、HIV、TP、HCV传播的唯一途径,能否明确是否为血源性感染显得日趋重要,由此体现了受血者在输血前做血清学检测的重大意义。

    3.2输血前血液结果指标检测已被列入我国制定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可使医院掌握并保留患者有关资料作为依据,以备以后信息反馈和临床需要。通过输血前检测不但能帮助患者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又可提示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严格消毒措施[3]。医务人员可针对血清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加强防护和消毒处理工作,特别是实施穿刺、注射、手术等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减少和避免医疗损伤,对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他物品严格消毒,以防交叉感染。工作过程中要细心谨慎,思想高度集中,养成有秩序的良好工作习惯,防止差错发生。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及供血者的血样,交叉配血前应复检受血者、供血者的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的Rh(D)血型。正、反定型可发现亚型或血型抗原减弱,对可疑血型还必须进一步做其他血清学检查。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输血科最关键的工作,进行血清学检测,对患者而言,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并得到及时治疗;对医务人员而言,发现潜在的传染源,有助于在诊疗和护理时加强自我保护,避免感染;同时,也有利于明确医疗责任,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对患者、医院和供血单位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洪亮,赵俊杰,徐志新等.1008名受血患者输血前血液5项标志检测的调查.中国输血杂志,2006,13(3):204.

    [2]宫济武,李淑萍,周航等.血源性感染监测指标选择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5, 12(8):567.

    [3]丁义福,孙启俊.输血感染艾滋病引发医疗纠纷的处理与防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18(4):227., 百拇医药(刘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