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性头痛急性期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第1页 |
参见附件(2403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30例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0.1克,以治疗前、治疗后2小时进行行为疼痛测定,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六点行为评分治疗前后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针灸缓解紧张性头痛疗效优于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紧张性头痛;针刺疗法;行为疼痛测定
紧张性头痛是原发性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多在2O~40岁左右起病,女性多见。疼痛位于双侧枕、颈部、额颞部或全头,表现为胀痛,头部压迫感或紧箍感,呈发作性或持续性,病程数月至数年不等。大多数病人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多因精神紧张、工作疲劳等诱发,月经来潮或更年期亦可加重[1][2]。急性期发作常规药物治疗一般给予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疗效欠佳,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2008~2009年,笔者于紧张性头痛发作的急性期给予针刺治疗,取得了较好的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0例入选病例均来自我科门诊患者,所有患者在入组时均处于紧张性头痛发作期,发作时间均超过4小时。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l6~58岁,平均(33.5±4.6)岁,病程6个月~8年,小于1年9例,1~5年15例,大于5年6例;对照组30例,男10,女20例,年龄20~57岁,平均(31.2±5.3)岁,病程6个月~7.5年,小于1年7例,1~5年16例,大于5年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疼痛程度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所有纳入病例均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IHS)所制订的紧张型头痛的诊断标准[3]。
1.2.2中医诊断标准
采用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头风的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实际分为以下几型[4]:① 肝阳上亢型:患者面红颈短,平素性情暴躁易怒,头痛多于恼怒诱发或加重,发作时头痛以巅顶、头两侧、目珠胀痛为主要特点,或伴有耳鸣,口苦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而干,脉弦滑;② 痰浊上扰型:患者体型较胖,头痛发作时以全头部紧箍感为特点,头重如裹,周身乏重,或兼头晕目眩,胸闷脘胀,恶心食少,不思饮食,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或濡缓;③ 肝气郁结型:多见于女性,平素多疑多虑,头痛每于情志不舒时发作,以头部两侧胀痛为特点,伴有胁肋部胀痛,舌淡暗,苔薄白,或有瘀斑,脉细涩或沉迟;④ 肝肾阴虚:多见于更年期女性,形瘦神疲,头痛每于紧张劳累时诱发,以头顶及头两侧隐痛为特点,时轻时重,伴有腰膝酸软,视物模糊,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女子伴有月经不调或带下白浊。
1.3全部病例均经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CT等检查排除继发性头痛。
1.4 行为疼痛测定法[5]
采用六点行为评分法(6-point behavioral rating scale,BRS-6)。该方法将疼痛分为6级:1级无疼痛;2级有疼痛但可被轻易忽视;3级有疼痛,无法忽视,不干扰正常生活;4级有疼痛,无法忽视,干扰注意力;5级有疼痛,无法忽视,所有日常活动都受影响,但能完成基本生理需要,如进食和排便等;6级存在剧烈疼痛,无法忽视,需休息或卧床休息。每级定为1分,从0分(无痛)至5分(剧痛)。
1.5治疗方法
1.5.1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
1.5.1.1取穴:主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双侧)、太阳穴(双侧)、头维穴(双侧)、合谷(双侧)。配穴:肝阳上亢者加用太冲、太溪;痰浊中阻者配以丰隆;肝气郁结者配以中脘、膻中;肝肾阴虚者配以三阴交、足三里。
1.5.1.2操作方法:患者坐位,选准穴位,常规消毒,用0.5-1.5寸针灸针,沿上述各穴进针。注意风池穴进针不宜深刺,针尖微向鼻尖方向斜刺,深度依据患者胖瘦程度而定,行提插捻转手法,使病人项后有麻胀感为得气。太阳穴采用直刺方法刺入0.5寸;百会、四神聪、头维穴均平刺进针,进针得气后每穴施以小幅度快速捻转,每分钟约200次,以患者疼痛缓解为度,留针30min。若在留针过程中头痛再次发作,可继续给以快速捻转手法。1.5.2对照组 服用尼美舒利分散片,每次0.1克。
1.6 疗效评定标准及不良反应观察
采用六点行为评分法对所有的观察对象均在治疗前、治疗后2小时进行评分。在治疗同时记录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皮疹、出汗等不良反应。
1.7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
1.8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评分比较(见表1)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行为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出现呕吐1例,胃内烧灼感、胃痛5例,便秘2例,头晕1例,皮疹1例。
2 讨论
紧张型头痛又称肌紧张性头痛,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肌肉或肌筋膜结构收缩或缺血,
细胞内、外钾离子转运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内单胺能系统慢性或间断性功能障碍,亦与情绪障碍、应激、心理紧张、抑郁、焦虑所致的持久性颈肩部肌肉痉挛和血管收缩引起的牵涉痛有关 [6]。现代医学治疗紧张性头痛主要应用抗焦虑抑郁药物、解热镇痛剂、肌肉松弛剂等药物,但疗效较差,不良反应较多。发作期首选非甾体类药物,但此类药物多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胃痛、便秘、腹胀、腹泻等;神经系统反应如头晕、嗜睡、出汗等;皮肤反应如皮疹等,也有肝肾损害等。而长期使用又可能在原发性头痛的基础上发生药物过量性头痛。而笔者在临床中运用针灸治疗急性发作期紧张性头痛安全有效。紧张性头痛在祖国医学中属“头风”范畴,且以内伤头痛多见。依据疼痛性质,主要表现为胀痛、头部压迫感或紧箍感,疼痛部位肌肉可有触痛或压痛,头颈背肌僵硬感,病机为气血不畅,筋脉绌急。病人多伴随有焦虑、抑郁等症状,病位在肝,辩证为肝失疏泄,气血不畅而发头痛。祖国医学认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头为诸阳之会,三阳经脉均循头面.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巅顶。疼痛位于双侧枕、颈部,属于足太阳膀胱经;额颞部头痛属少阳、阳明经;全头痛属三阳经及厥阴肝经。头维属足阳明胃经,是治疗头痛的经验穴,功能通络止痛;风池是足少阳经的大穴,功能疏风散邪止痛,故头维、风池穴为治疗头痛之要穴。百会、四神聪位于巅顶,为足厥阴肝经所过,又属于经外奇穴,具有调和阴阳、醒神开窍之功。合谷为治疗痛证之要穴。肝阳上亢者加太冲以平肝潜阳;痰浊上扰者加丰隆以健脾熄风化痰;肝气郁结者加膻中,取“气会膻中”之意;肝肾阴虚者加三阴交以滋养肝肾止痛。研究证明,针刺可解除肌肉痉挛,使之放松,从而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刺激,还可使外周血液中致痛物质的浓度降低,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7],同时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具有副作用小的优点,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0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