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1年第9期
编号:12075679
24例骨巨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9期
     【摘要】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对策。方法:24 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和疾病知识的介绍,记录疼痛情况和肿块的大小;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四肢未稍循环,记录出血、疼痛等情况.加强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 ,早期进行康复指导及功能锻炼。结果:能够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治疗与护理工作,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技巧,2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护理方法,对确保手术成功及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极为重要。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护理;围手术期

    骨巨细胞瘤是起源于松质骨的溶骨性肿瘤,属潜在恶性。好发年龄为20~40 岁,极少病人在骨骺未闭合前发病。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约占56.14 %。在年龄低于20 岁年龄组中,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可占到72 %[1]。骨巨细胞瘤多为单发病变,常见部位是长骨的骨端,最常见的部位是股骨远瑞、胫骨近端、桡骨远端,也可见于骶骨、胫骨远端、肱骨近端,股骨近端和腓骨近端,偶见于手及足部的小骨、胸腰段的椎体和肋骨。肿瘤主要由巨细胞和基质细胞构成。骨巨细胞瘤在我国是较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此瘤生长活跃,对骨质侵蚀破坏性大,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治疗,可造成严重残废而导致截肢,少数病例尚可转移而致命。我院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手术治疗骨巨细胞瘤患者24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临床资料

    手术治疗2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0~52岁,平均年龄23岁。股骨远端9例,胫骨近端6例,桡骨远端5例,其它部位4例。参照Jaffe分级,I级11例,II级8例,III级5例。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病人的心理状态不同于健康人,有着特殊的心理特点,这种心理状态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特别是对于手术病人来说,它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和病人预后。护理给予患者的已不仅是生活上的照顾和生理上的救护,而是心理和个性的满足[2]。 现代护理以人为本,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实施人文关怀把握好患者的心理特点,医护人员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心和关注。通过对24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护理,总结出患者常常怀有怀疑、恐惧心理,主要是由于对所患疾病和手术治疗缺乏正确认识、怀疑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及术中采用的麻醉方式等、不了解自己疾病性质和预后。对此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在耐心向患者介绍有关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知识的同时,还让患者了解到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是一项成熟的现代技术,调动其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情绪,主观能动地参与康复锻炼,提高手术效果。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让家属多关心、鼓励患者,和医护人员相互协同,做好治疗与护理工作。
, 百拇医药
    2.2术前准备与指导做好患者的术前常规检查,术前常规备皮、配血、询问药物过敏史,皮试阳性者除按规定记录外应立即报告医生、病人及家属,并做好标志,女病人询问是否有月经来潮。做好术野的清洁准备工作,手术前3天开始局部清洗,手术前1天擦洗全身或进行沐浴,修剪指(趾)甲,更换床单和衣服,手术前24小时内剃去手术区域内的毛发,手术当日对局部皮肤再做一次清洗,擦干后,以75%乙醇涂擦皮肤,无菌巾包扎。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并强调其重要性,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训练,为缓解术后不适,促进早日康复做好准备。送病人去手术前,应查对床号、姓名、手术部位、术前医嘱是否全部执行等,协助病人排空大小便,取下病人活动假牙、发夹及贵重物品并交家属保管。

    3术后护理

    3.1术后观察密切切观察生命体征,每30~60 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一次,连续6 h,特殊情况根据医嘱增加次数。注意检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并严格记录进行对比,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等。有变化时及时向医生汇报处理。密切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运动及末梢。及早发现血管、神经的损伤。固定好切口引流管,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情况。术后观察患者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热、切口处针刺样疼痛等异常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监测体温变化。
, http://www.100md.com
    3.2疼痛护理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活动,包括两种成分:一是伤害刺激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二是人体对伤害刺激的反应,并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疼痛评估是进行有效疼痛控制的第一步,评估记录患者疼痛与患者疼痛控制的质量有关。护士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沟通或观察患者的面色、体态以及各项生命体征等客观表现,判断疼痛是否存在以及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并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疼痛评估国际上多推行应用数字分级法[3]数字分级法(NRS) 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数字。VRS与NRS两种方法的相互关系为0~4为轻度;5~6为中度;7~10为重度。术后向病人讲解有关疼痛的原因和减轻疼痛的方法,应用无创伤性镇痛方式,如按摩、分散注意力等都可以加强镇痛药的效果。在执行镇痛医嘱的同时,还尽量减少护理操作中不必要的疼痛,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对术后早期患者给予冰敷,冰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血肿和出血,同时通过抑制细胞活动,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急性期过后可采取热敷、灯照射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从而缓解疼痛。
, 百拇医药
    3.3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可以保持和恢复关节运动的幅度,防止关节僵硬。骨和关节不断的运动,才能保持活动自如。手术后如关节保持不动,渗出液、血液发生机化,使骨、关节、关节囊、韧带粘连最后僵硬。保持和恢复肌肉力量及耐力,防止肌肉萎缩。肌肉组织完全不活动时, 24 h开始萎缩,肌肉强度每日下降3% ,力量每周下降8% ,可见肌肉萎缩速度是很快的,必须尽早开始功能锻炼。防止骨质脱钙,预防骨质疏松。骨骼因活动,承受重量而新陈代谢,反之新陈代谢停止,骨的生成停止,而骨仍不断的破坏,钙的排泄率大于沉降率,使钙流失,骨质脱钙。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条件,促进骨质痊愈。骨折的生长靠许多因素,其中局部血液循环是重要因素,功能锻炼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4]。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此时患处局部肿胀、疼痛,软组织正处于修复阶段,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使肿胀早日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使患处肌肉作舒缩活动。上肢骨巨细胞瘤术后病人可作握拳、提肩活动,握拳时使整个上肢肌肉用力,而后放松,活动肩关节时要用另一只手托住患肢的前臂作肩关节的环行活动。下肢骨巨细胞瘤术后病人可作股四头肌收缩动作,使整个下肢肌肉用力后再放松,但不一定使膝关节屈曲。踝关节骨折病人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动作。第二阶段:患肢肿胀消退,局部疼痛逐步消失,软组织损伤已渐修复,手术部位逐渐形成骨痂,日趋稳定。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舒缩活动外,应逐步进行手术部位附近的关节功能锻炼;上肢病人除作握拳、活动肩关节动作外,还可作一些主动性的关节伸屈活动,如活动腕关节、肘关节,整个上肢的伸屈、外展、内收,先由简单动,逐渐增加,动作须柔和缓慢,随着手术部位的愈合,活动次数可适当增加。下肢病人可进行抬腿和髋关节伸屈活动,并可上下肢结合,进行攀扶站立,逐步开始轻度负重活动。下肢病人,在第4周后,可用双手撑床,作抬臀,伸屈髋、膝关节等动作。到4—6周后,可起床扶拐活动,但不能负重。 第三阶段,这时患处软组织已恢复正常,肌肉有力,已有足够的骨痂,一般接近临床愈合,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某一方面的关节活动仍需限制外,其他的活动都可以进行,活动的次数及范围可扩大,达临床愈合七时,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运动,使各共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上肢病人可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工作。下肢病人可作上下坡、上下楼活动,在拐杖或手杖保护下,作一些负重的活动。
, http://www.100md.com
    4护理体会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潜在恶性肿瘤,大部分病人对于这个疾病都是十分恐惧的,都会联想到死亡,因此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正确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护理方法,对确保手术成功及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极为重要。通过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工作实现了从以任务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从重视工作任务的完成向重视患者需要得到满足的转变,从重视对疾病的护理向重视对患者全方位的护理转变[5],从根本上体现了护理服务的价值,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医患关系,为构建和谐医院奠定了基础。根据病人的病情,制订和实施合理的个体化护理计划,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对消除不良心态、减少各种并发症、降低伤残程度、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牛晓辉.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J]. 癌症进展杂志,2005,3(4):316-319.

    [2]贺美玲,孙宏,胡丽丽.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6,6(3):41.

    [3]李同度.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1999,21(5):395-398.

    [4]张云,王青芳. 骨科术后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5):2075.

    [5]韩叶芬.人文关怀在老年病房中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4):36., 百拇医药(刘培英 魏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