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血浆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变化的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2521KB,2页)。
2型糖尿病血浆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变化的研究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株洲,412012)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变化与临床参数改变之间的关系。 方法 分别检测24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65例健康者(NC)血浆VLCPUFA水平及各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2DM血浆VLCPUFA代谢紊乱,表现为n-6 PUFAs、n-3PUFAs、n-6/n-3脂肪酸比值及总VLCPUFA水平降低,并与BMI和HOMA-IR呈负相关,HOMA-IR比BMI对血浆VLCPUFA水平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浆VLCPUFA,临床参数,水平变化
许多文献报道过T2DM和肥胖人群脂质代谢紊乱,多集中于短、中链脂肪酸[1]。关于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的变化,国内外报道较少,且大多为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有研究证明增加PUFA摄入或者改变脂肪酸的构成结构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IR。本实验探讨中国汉族人T2DM患者中血浆VLCPUFA水平的变化,通过检测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了解T2DM、肥胖、IR及VLCPUFA间的关系。
1研究对象
1.1T2DM组从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湘雅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人群中,随机选择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新诊断T2DM共241例,男122例,女119例,平均年龄为49.8±11.8岁,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均来自湖南的自然人群,系汉族,无血缘关系。
1.2NC对照组从同时期健康体检中心体检人群中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体重正常(BMI为18.5-22.9 kg/m2)的NC165例为对照组,男80例,女85例,平均年龄48.6±10.5岁。对照组选自与T2DM同地区的无血缘关系的汉族群体,且排除肝、肾等疾病,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及家族史。
2研究方法
2.1体质指标和血压检测专业人员统一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身高和体重各测量1次,计算各研究对象的体重指数。测量臀围(HC)、腰围(WC)--正常呼气末测量;计算腰臀比(WHR)=腰围(WC)/臀围(HC)。测定安静状态下血压2次,取均值。
2.2临床资料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均禁食12h空腹取外周静脉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服100g馒头餐后,测餐后120分钟血糖(PBG120)和胰岛素水平(PINS120)。
2.3血浆VLCPUFA水平的检测使用化学试剂(乙腈)将血浆中的脂肪酸甲酯化,再用有机溶剂将酯化的脂肪酸从血浆中分离出来,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对血浆脂肪酸进行测定,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经自然对数转换为正态分布后再行统计学处理。
4结果
4.1T2DM组与健康对照组的临床参数比较(见表1)
注:Δ取自然对数(Ln),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P<0.01, ***P<0.001。
4.2血浆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VLCPUFA)水平的变化(x±s) (见表2)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2DM血浆n-6PUFAs、n-3PUFAs水平、n-6/n-3脂肪酸比值及总VLCPUFA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3血浆总VLCPUFA水平与各临床参数间的直线相关分析血浆总VLCPUFA水平与BMI、WHR和HOMA-IR呈负相关,与TG、TC、HDL-C、LDL-C和FINS呈正相关(P<0.05)。(表3)
注:r为相关系数,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4.4血浆总VLCPUFA水平与各临床参数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见表4)以总VLCPUFA为因变量,BMI、WHR、FINS、TG、TC、HDL-C、LDL-C和HOMA-IR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自变量检验水准设定为α入=0.10,出α=0.15。各项临床参数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有:BMI和HOMA-IR,回归方程为Y=-0.0373(HOMA-IR)-2.5031(BMI)-2.9165,模型的回归系数R=0.993,决定系数R2=0.985,调整决定系数Adjusted R2=0.983。回归方程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2.98,P=0.000)。(表4)
5讨论
VLCPUFA是人体的必需脂肪酸,n-3PUFAs和n-6 PUFAs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们之间不能相互转化,但因在体内竞争相同的酶系而能相互影响。李嘉强等研究认为,在浙江沿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血浆PUFA代谢紊乱,n-6PUFAs升高在2型糖尿病及高危人群中起重要作用[2]。茅小燕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n-3PUFAs,n-6PUFAs和总PUFA水平较健康人群降低,SFA、MUFA和n-6/n-3脂肪酸比值升高[3]。吴育红等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n-3PUFAs(DPA,DHA)水平的增高,并与FINS呈负相关,有降低HOMA-IR和GHbA1C的趋势;n-6/n-3PUFA与FINS呈正相关,有升高HOMA-IR的趋势[4]。Ailhaud G等认为增加n-6脂肪酸饮食则使机体脂肪聚集,促进IR和肥胖的发生[5]。本研究显示,与NC组相比,T2DM组血浆n-3PUFAs、n-6PUFAs、n-6/n-3脂肪酸比值及总VLCPUFA水平均降低,与文献报道的结果不尽相同。分析原因可能与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地区分布不同有关。沿海地区居民较内陆居民膳食结构中摄入更多的富含n-3PUFAs的鱼类,从而降低了n-6/n-3脂肪酸比值,增加了IS,减轻了IR的发生。而湖南地区由于饮食习惯的影响,摄入VLCPUFA的含量低,摄入SFA和TFA的量相对较高,因此血浆VLCPUFA的各项水平均降低。从理论分析,T2DM患者血浆n-3PUFAs水平和总VLCPUFA水平的降低不利于对脂质合成的抑制,脂类物质的分解也减慢,炎症反应加重从而诱导了IR,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一致;但n-6PUFAs、n-6/n-3脂肪酸比值的降低应该有利于减轻IR,发挥促进糖代谢的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有差异,可能是与血浆中SFA和TFA的增加和血浆总PUFA的降低对IR发生的促进作用,掩盖了通过n-6PUFAs的减少减轻IR发生的作用有关。研究中将血浆VLCPUFA与2型糖尿病各临床参数进行直线相关分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2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