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肝不藏血血证治疗
【摘要】在总结指出肝不藏血血证病变模式为“肝不藏血+他处病变出血”的基础上,作者认为肝不藏血血证的治疗方案可以针对以上三个方面而制定,即①理肝使肝能藏血,②纠正他处病变消除诱因,③适当止血。【关键词】肝不藏血;血证;治疗
肝不藏血血证是指由于致病因素的影响,肝对血液的约束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因为全身各处的血液都受肝的约束,所以这种血证可能表现为身体任何部位的出血,正如《仁斋直指方论·眩运方论》中就讲到:“吐衄漏崩,肝家不能收摄营气,使诸血失道妄行。”。
1肝不藏血血证的病变模式
肝对血液的约束是通过自身“一敛一放”的平衡来使血液的流行处于平和的状态,循经而行,不溢出脉外。当肝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使得这种平衡倾向于“放”时,血液受到的约束降低,就有可能引起出血。这是该血证最核心的矛盾。
肝不藏血是发病的基础,身体某处出现病变则是出血的诱因,使血络受损导致出血。当然,身体某处的病变可以是同一致病因素所引起,也可以是其他致病因素引起或者患者自身遗留的痼疾所引起。早在《诸病源候论》就涉及这点。《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上》讲:“肝主筋而藏血,肾主骨而生髓,虚劳损血耗髓,故伤筋骨也。”《虚劳呕逆唾血候》讲:“夫虚劳多伤于肾,肾主唾,肝藏血,胃为水谷之海,胃气逆则呕,肾肝损伤,故因呕逆唾血液。”《虚劳呕血候》讲:“此内伤于脏也,肝藏血,肺主气,劳伤于血气,气逆则呕,肝伤则血随呕出也。损轻则唾血,伤重则吐血。”《虚劳鼻衄候》又讲:“肺主气而开窍于鼻,肝藏血,血之与气相随而行,俱荣于脏腑,今劳伤之人,血虚气逆故衄。”
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文中的血证,虚劳伤肝导致肝不藏血是基础,合并其他位置的病变后导致血证的发生。如唾血是合并伤肾和胃气上逆;呕血是合并了肺气上逆;鼻衄也是合并了肺气上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