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2327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和效果,并且进行总结。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结核性脑模型患者104例,随即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为本文的治疗组,另外一组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及激素、脱水剂等治疗为研究的对照组。进行一个疗程以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治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脑脊液蛋白、压力、糖、氯化物、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可缓解结核性脑膜炎的症状,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脑脊液置换;鞘内注药;结核性脑膜炎;疗效;比较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为结核之重症,是神经系统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的病变,除累及软脑膜外,蛛网膜、脑实质和脑血管常同时受累[1]。临床上多表现为呕吐、剧烈头痛、精神萎靡、乏力、低热、食欲不振,颈项强直,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神志模糊,甚而昏迷。结脑病情凶险病程长、痛苦大、恢复慢、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与其他结核病相比在治疗护理方面比较复杂。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有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血管病性疾病,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其原因不是很清除,估计与环境污染可能有关。一早期发现与诊断、正确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我院2001年6月至2010年6月对52例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该组患者104例,均为我院收治的结脑病患者,全部病例的脑脊液常规、生化、结核抗体及PCR等检查符合结脑的相应改变。其中男性46例,女性24例,年龄2~78岁,平均(42.5±4.3)。70例患者均有不同类型的肺结核病史,病程1~13年,其发病诱因均为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其中发热52例,恶心49例,头痛48例,呕吐4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41例,颈强直40例,咳嗽9例,昏迷8例,躁动惊厥抽搐12例。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为本文的治疗组,另外一组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及激素、脱水剂等治疗为研究的对照组。进行一个疗程以后,对两组的疗效和脑脊液压力、蛋白、糖、氯化物及细胞数恢复时间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使用抗结核药物、保肝和激素、脱水剂等治疗,病情控制,脑脊液氯化物正常后逐渐减量;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治疗,可以取5 ml 脑脊液弃之,缓慢注入相应无菌生理盐水,重复2~4次,最后弃掉脑脊液后,鞘内注入异烟肼50~100 mg,地塞米松2~5 mg,每周2~3次,直至脑脊液结果正常或接近正常稳定3周以上。
1.3疗效标准参照《现代医院诊疗常规》结脑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2)好转:症状体征减轻,脑脊液常规明显好转;(3)未愈:症状、体征存在,脑脊液常规无改善。
2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治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脑脊液蛋白、压力、糖、氯化物、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由下表可见治疗组有效率(治愈+好转)为8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3%。(χ2=3.894,P<0.05)。
表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分析
结核性脑膜炎是肺外结核中的重症结核,多源于血行播散。结核杆菌侵犯脑膜尤其是颅底脑膜,大量炎性渗出。该病病变严重,累计范围广泛,感染后如不及时治疗,易造成脊髓蛛网膜粘连,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出现脑积水。W-eacker报道合并脑积水的发生率达100%,张小明等报道8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73例有脑积水,且脑积水越重,预后越差。采用脑脊液置换术置换出部分脑脊液,能及早清除炎性渗出物,减少对脑膜的刺激,并能快速降低颅高压,缓解临床症状。通过置换,能直接降低脑脊液中蛋白含量,防止或减少蛋白沉积所致的粘连和梗阻,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脑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一旦确诊,应该分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以现代治疗观为指导,以治疗程序为基础,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已经在医疗界得到了开展[3]。
通过整体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静卧休息,氧气吸入,肌注镇定剂,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预防感染,口腔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吸痰管、引流管等措施,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结核性脑模型患者104例,随即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为本文的治疗组,另外一组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及激素、脱水剂等治疗为研究的对照组。进行一个疗程以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治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脑脊液蛋白、压力、糖、氯化物、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后遗症率及死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充分说明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脑膜炎,可以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及改善预后。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可缓解结核性脑膜炎的症状,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
由于结脑病程长,致残率高,临床上如何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使其尽快控制病情发展,所以在常规治疗中也要包括对于日常生活和个项生命指正的观察,尤其注意安排好三餐时间和进食量。对于年老者要主要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定期为患者翻身,叩背,鼓励有效咳嗽。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躁动者床边加床栏保护。女性患者注意会阴部清洁。保持大便通畅,可给予缓泻剂,做好预防感染工作,吸痰管及所用无菌液要经常保持无菌,吸痰次数要适当,最好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按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引流管治疗,防止感染。治疗组选择脑脊液置换的方法置换出部分脑脊液,快速降低颅高压,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同时避免发生脑疝,也可以适当减少脱水剂和利尿剂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鞘内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因药物局部浓度高,能更有效地控制结脑的炎症,减少脑脊液的生成;联合鞘内注射异烟肼,使异烟肼在脑脊液中直接发挥其杀菌作用,还可以减少其全身用药的副作用及消化道副作用,尤其适用于肝脏疾病或肝功能有损害者。有报道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蛋白、压力恢复正常的时间缩短。还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体温、尿量,15~30min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1次,特别是血压、瞳孔,以便于确认患者有无脑水肿和脑疝的出现,观察患者的头痛是否剧烈、呕吐的性质、抽搐的次数、抽搐的部位及间隔时间,以确定颅内压的变化。患者绝对经静卧休息,注意观察有无偏瘫、截瘫并注意瘫痪的程度以及是否有进行性加重,采取正确的体位,使头与躯干保持30°角,保持颈静脉回流通畅,减轻患者头痛。
参考文献
[1]谢惠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2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