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75906
反流性食管炎的69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陈曲波 朱宝勤
第1页

    参见附件(1163KB,1页)。

     【摘要】目的:观察兰索拉唑两联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69例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予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30例只用兰索拉唑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症状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兰索拉唑;莫沙必利;反流性食管炎;联合用药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过多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反酸等症状[1]。临床上以胸骨后烧灼感和反流为主要表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中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2%左右,故对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2]。对这类病人的治疗单一使用药物治疗,疗效都不理想[3]。我们采用兰索拉唑两联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诊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9例,男50例,女19例;年龄20-82岁,平均49岁。病程24天-5年,平均1.5年。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及组织活检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35例有反酸、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在晨起后或餐后出现;13例出现吞咽困难、吞咽疼痛;6例自诉咽部不适,有异物感,声嘶。把上述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兰索拉唑(上海信谊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1232)30 mg,1次/d,莫沙必利(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808O4)5 mg,3次/d;对照组仅口服兰索拉唑,方法及剂量同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8周。有烟、酒嗜好者应戒烟、酒,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饮食,晚间忌饱餐。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反流、烧灼痛等症状各记录1次。同时观察相关不良反应。

    1.3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总分降低8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总分降低50%以上;③无效:临床症状总分降低50%以下。显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4]。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食管引起烧心、反酸、反食等症状。西方国家报道,人群中10%可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男性多于女性[5]。我国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西方国家。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抗反流屏障功能降低,是指食管胃连接处解剖和生理抗反流屏障的破坏,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食管粘膜的屏障功能破坏,使粘膜抵抗力减弱,损害食管的主要成分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其次为十二指肠液、胆汁、胰液。抑酸治疗是目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治疗措施,胃酸分泌过多,壁细胞反应减弱或吸收减弱,代谢率或清除率增高所致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等。

    莫沙必利是一种新型的胃肠动力药,能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的5-羟色胺受体(使壁肌间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增强胃、肠的蠕动,促进胃的排空和肠转运,增强食管括约肌压力,改变食管蠕动功能,从而达到消除或减少胃内容物的食管反流[6]。另外,莫沙必利不影响胃酸分泌,与中枢神经突触膜的多巴胺、5-羟色胺受体无亲和力,故无相应的受体外综合征。兰索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PPI),作用于胃酸分泌最后一环,几乎可以完全抑制胃酸的分泌。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内容物酸度,避免食管黏膜再次损伤。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较H2受体阻滞剂作用强,利于消除症状和促进炎症愈合,因此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最有效的药物。

    笔者将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应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兰索拉唑,同时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可见,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冯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89.

    [2] 黄萍,卢惠明.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比较[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2):131-132.

    [3] 朱琦,刘文忠.促动力药物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7):737-74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63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