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1年第10期
编号:12092840
微创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5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0期
     【摘要】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之一。本文探讨了采用微创小横切口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微创术;儿童

    1小儿腹股沟斜疝

    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修损、孔隙进入另一步位,即称为疝。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肠管或其它脏器通过未闭的鞘状突,从腹股沟管内突出体表。是小儿最常见疾病,男多于女,右多于左,也可是双侧。

    2小儿腹股沟斜疝症状

    (1)疝块反复出现还纳或长期压迫精索,影响精索血液循环,影响睾丸发育;(2)疝块随病程而增大,增加手术难度;(3)疝块可嵌顿或绞窄威胁生命;(4)由于肠管反复进入疝囊内,影响肠道的消化功能,多数孩子消化功能差,身体偏瘦,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 百拇医药
    3小儿腹股沟斜疝微创手术

    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之一。6个月之前有自愈的可能,一般不建议手术;6个月之后,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时机,如果疝气发作频繁,肿块越来越大,建议尽早手术;如果疝气偶尔发作,而且肿块越来越小,则可1岁以后再做决定。以前的保守疗法有2种:一种是疝带疗法,即称卡子,一般不用,使用疝带长期压迫使局部肌肉萎缩粘连,给手术带来困难;还有一种注射疗法,绝对不可取。盲目注射硬化剂可引起睾丸萎缩、隐睾、肠粘连肠坏死等严重后果。传统的手术方法采取腹股沟斜切口,创伤较大,出血较多,术后存在皮肤对合不良、切口局部缝线反应、愈后切口瘢痕大等缺点。

    笔者在工作中,采用微创小横切口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3.1资料与方法本组患儿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4~9岁。左侧斜疝7例,右侧斜疝5例。
, 百拇医药
    3.2 手术方法全部病例采用基础麻醉下微创小横切口高位疝囊结扎治疗。切口选择:先用手指经阴囊向上触摸外环口部位或耻骨结节处触摸精索或圆韧带,取腹股沟中点的内上方l cm腹股沟外环切口的体表投影处,沿皮纹做长1.0~1.5 cm的小横切口,切开皮肤,用蚊式钳钝锐性分离皮下组织至外环口,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因患儿腹股沟管短而直,在皮下环处解剖疝囊即可,显露外环口处的精索,找出疝囊。将疝囊从精索上分离到内环处,横断并近端缝扎,远端不予处理。在分离疝时注意勿损伤精索和精索血管。如果疝囊大,可中部横断,以免因广泛剥离疝囊致出血引起阴囊血肿;疝环口过大,可将游离的精索向上牵拉,在内环口处缝合l针予以适当缩小,但注意不可压迫精索。彻底止血后将精索及睾丸解剖复位,逐层缝合伤口。

    3.3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15~35 min,平均25 min,出血极少。12例患儿切口均甲级愈合,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2~6 d,平均3.5 d。出院后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病例,切口细小如线状,且与皮纹一致。
, http://www.100md.com
    3.4讨论小儿腹股沟管很短,外环口与内环间距离一般约1 cm,而且近乎垂直地从内环通向外环,故可通过外环口将疝囊分离到内环口处,不须切开腹外斜肌腱膜[1]。小儿正处于发育中,疝囊后壁无提睾肌包裹,向后内分离即可找到疝囊,不会破坏提睾肌,有利于术后恢复。小儿腹股沟疝大部份是斜疝,腹膜外脂肪是分离疝囊到达高位的标志,一般仅需行疝囊高位结扎即可。小儿在其生长发育中,腹壁组织逐渐强壮,可使腹壁加强,可预防疝再复发。

    4微创手术几个关键点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在手术时要注意如下几点:①微创小横切口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关键点是切口位置的确定,作者多采用食指在耻骨上方左右滑动触摸精索或圆韧带的方法确定切口位置。在精索向上触摸不清处为中心点做小横切口,可直接暴露外环,在外环下方用弯钳提出提睾肌,分层撑开,即可找到疝囊。②小儿腹股沟管的长度一般只有1.0~1.2 cm,且与腹壁基本上呈垂直状态,腹外斜肌腱膜不强,当腹内压增加时,内、外环几乎重迭。故而本组病例采用经皮下环向上牵拉行疝囊分离,高位结扎,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及皮下环。③术后注意高位睾丸的预防,由于手术操作的牵拉致精索、睾丸上移,是造成高位睾丸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牵拉精索,剥离疝囊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牵拉而使精索、睾丸移位。术后应常规检查睾丸的位置,发现上移应及时纳入解剖位置。
, 百拇医药
    微创手术具有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腹腔镜能够探查对侧,避免遗漏双侧疝气;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痛苦小,住院时间短;不损伤精索和输精管,术后无阴囊红肿及条索样精索;腹部无瘢痕,术后美容效果好,不影响以后参军等体检;能够真正高位结扎,术后复发几率小。适于临床推广,应作为小儿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术式。

    参考文献

    [1] 芮华炜,潘惠忠; 儿童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375例分析[J].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5年06期

    [2] 金明, 关晓峰;下腹横纹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探讨[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7年01期

    [3] 林少虹;全程护理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患儿中的应用[J]. 华夏医学 2005年05期

    [4] 黄志强,黎 鳌,张肇祥,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61.

    [5] 陈宏雄,徐泉,刘国峰等.微创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8):1072., 百拇医药(赵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