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092818
中医灸疗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5日 韦斌 包俊辉
第1页

    参见附件(2319KB,2页)。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艾条灸配合丝裂霉素在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后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眼科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复发性翼状胬肉,对24例27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行艾条灸,与23例25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观察组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12mo未出现1例复发,全部患者球结膜无明显纤维血管增生及角膜浸润。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艾条灸疗配合丝裂霉素C在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中,具有术后视力提高,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复发性翼状胬肉;艾条灸;丝裂霉素C

    引言

    翼状胬肉是以结膜下纤维血管组织异常增生为特征的眼表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眼科疾病之一,除影响美观外,轻者异物感,重者角膜散光并可发展遮挡瞳孔使视力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更复杂,术后更容易复发。近年来,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对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配合中医艾条灸及中药贴敷,观察其术后愈合程度、复发率及并发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取2007-2009年在我院就诊的复发性翼状胬肉47例(52眼)。男30例(32眼),女17例(22眼)。年龄35~73(平均58.6)岁。52眼均为外院手术后的复发性翼状胬肉,其中20眼为第二次术后复发,6眼为第三次术后复发,11眼伴睑球粘连。随机把患者分为两组,A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 24例27眼;术后行局部艾条灸疗 B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 23例25眼;

    1.2方法所有患者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在显微镜下进行。常规消毒开睑,20g/L利多卡因1.0mL,1g/L盐酸肾上腺素0.2mL,分别于胬肉颈部结膜浅层及体部注药0.2mL。然后用含950mL/L酒精的小棉片贴敷于胬肉头颈部约4min。翼状胬肉颈部剪开球结膜,充分分离胬肉与周围组织直至泪阜,并于根部将其剪断,注意勿伤及内直肌。把增生组织从角膜缘向头部完整地撕下,并用圆刀片在距胬肉头部前0.5mm角膜处开始充分刮除残余组织,切除病变侧结膜2~3mm,巩膜裸露区充分烧灼止血。用浸有丝裂霉素0.2g/L的棉片覆盖在已暴露的巩膜上,棉片距角巩膜缘2~3mm,宽度稍超出胬肉体部,3min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于同侧眼颞上方取4mm×6mm大小的游离球结膜,将植片平铺于角膜缘处的植床上,以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固定于角巩膜浅层,使其与创面贴附,缝合供区球结膜瓣,遮盖住巩膜创面。有睑球粘连者,将结膜膜植片上皮面向上铺于创面区,角膜侧盖至超过干细胞植片1~2mm,中央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于浅层巩膜上,周边与结膜对位缝合。术后均于结膜下消炎抗菌处理,结膜囊内涂典必殊眼膏。术后常规点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眼液。

    观察组(A组):中医治疗方法:术后第一天局部配合艾条灸疗,选穴以睛明、太阳、鱼腰、攒竹为主,每日灸一次,每穴灸5分钟,所有病例均采用悬灸,灸疗时眼部予双层药垫遮盖,中药配方乳香、没药、桑叶、菊花、薄荷、冰片等量水煎汁后将双层药垫浸泡2小时后,药垫以无药汁滴出为宜,中药贴敷30分钟。灸疗及药物贴敷10天一疗程,常规2疗程。所有患者术后常规点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眼液。观察术后1,3,7,14天;角膜创面上皮修复,植片水肿消退变化,1,3,6 ,12月复查, 观察是否复发。

    对照组(B组):术后常规点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眼液,局部用药1个月。观察术后1,3,7,14天;角膜创面上皮修复,植片水肿消退变化,1,3,6 ,12月复查, 观察是否复发。

    2结果

    术后裂隙灯下检查。第1~2d术眼轻度异物感及流泪,植片稍水肿。第3d角膜创面上皮修复,植片水肿消退,生长良好。第5~7d,拆结膜缝线,植片透明平整,愈合好,无感染。术后2~3周结膜充血消失,未出现植片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角膜创面透明,光滑,翼状胬肉完全消退,无新生血管生长。伴有结膜上皮完全覆盖植片,愈合良好,睑球粘连明显改善,眼球运动自如。

    术后两组创面愈合情况

    术后两组移植结膜瓣水肿情况

    术后复发及睑球粘连(术后6-12月)

    3讨论

    翼状胬肉是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其发生与风尘、烟雾、干燥、紫外线等因素有关,尤其紫外线是极为重要的致病原因。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紫外线或其它环境因素造成鼻、颞侧角膜缘干细胞损伤,导致干细胞屏障功能的破坏,引起结膜下纤维组织增生长入角膜;受伤的干细胞还可能释放血管增殖因子,加速胬肉的形成。治疗翼状胬肉的方法有多种,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主。据报道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可高达30%~55.9%[1]。陈光约[2]报道角膜缘干细胞是角膜上皮再生的来源和角结膜之间的屏障,胬肉发生的各种致病因素在损害角膜缘组织的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局部干细胞,使其功能障碍或缺乏,从而导致胬肉的复发[3]。

    丝裂霉素c是一种周期性非特异性抗代谢药物,可抑制DNA复制,从而有效地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等合成,已有学制通过组织学培养证实丝裂霉素c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地强力剂[4]。我们术中一次性使用0.2g/l浓度MMC,安全、有效、方便,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有温养细胞,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旺盛循环,增加抗体,改变血液成分,调整组织器官的平衡功能。艾条灸与局部中药贴敷治疗结对创面局部血流、创面肉芽组织中 VEGF 表达及 CD34计数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可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创面愈合质量。能加快伤口缩小,提高创面羟脯氨 酸与蛋白质含量,增加胶原纤维染色灰色值,促进成纤维细胞呈现凋亡的改变.有促进局部创伤愈合的效应. [5]。

    结论:翼状胬肉手术方法很多,单纯翼状胬肉切除,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转位术,羊膜移植,术中术后局部放射或使用抗代谢药物如5-fu或丝裂霉素c,但术后复发仍是一个棘手问题。本文通过观察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行艾条灸(A组)和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B组)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结果显示术后创面愈合情况A组好于B组,术后6-12月胬肉复发率A组为0,B组为4%,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发性翼状胬肉由于多次手术,术后局部炎症反应重,愈合慢,复发率高,我们运用传统医学在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当中运用,被证明是一条有效途径,具有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雨生.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4:18(2):116-12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1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