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206401
永善县开展计划免疫后的麻疹流行病学特征(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姚定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3、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麻疹流行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变化:

    据疫情资料分析和县卫生志记载,麻疹在我县均以2—3年一次小流行、8—10年一次大流行的有规律的周期性流行。而自1983年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以后,麻疹的发病率得到了极大的控制。开展计划免疫前后相比,麻疹平均年发病率下降了99%以上,除极个别乡镇在局部地方偶尔出现1-2例散发病例外,大多数乡镇已连续多年无麻疹病例发生,从而打破了麻疹周期性流行的规律。在季节性发病方面,据开展计划免疫前的疫情资料证明,发病高峰均在冬春二季,占全年发病数的65.81%;开展计划免疫后,发病高峰季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春夏二季居多,占全年病例数的88.21%。见表1.

    二、发病年龄高峰变化

    将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按不同的发病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发现开展计划免疫后特别是近年有发病年龄逐渐增大的现象。既往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较大比例,这与许多有关杂志和资料刊载相吻合。而近几年来,发病年龄逐渐向高年龄组移动,以大年龄组发病所占比例逐步增多,特别是1991年以来的麻疹暴发病例,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见表2:

    ** 永善县1991年—2010年疫情资料。

    这种现象在计划免疫工资搞得比较好的乡镇尤其明显。原因可能是加强了7岁以下儿童的免疫接种,放松了7岁以上人群的强化免疫造成的。而大量资料证明,接种麻疹疫苗产生的抗体维持时间大多在4—6年后就开始下降了。当大年龄组人群的免疫力下降到不足以抵抗麻疹病毒的感染时,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加强免疫,就会

    三、麻疹临床症状谱的变化:

    在大年龄组人群中引起人群易感性的升高而发病。在近年调查的124例病例中,均有发热、体温大多在38.1—39.7℃之间。124例患者中,70例为典型病例。54例为非典型病例。对两型病例均作了症状体征、病程,并发症等方面的比较。见表3

    从表三可以看出70例典型麻疹除4例未看到科氏斑外,其余均具备典型麻疹的体征和症状,并有4例伴有并发症。这4例并发症患者均未接受过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且病情较重,病程稍长,平均约10天。而54例非典型病例,除都有发热外,32例无咳嗽流涕36例无科氏斑,4例无皮疹,10例眼红,44例无畏光,52例无流泪,均无并发症。症状都比较轻微,病程较短,平均约6天,恢复快。其临床症状谱在一定程度上有逐步向轻型转化的趋势。尽管124例病例中尚有70例典型病人,但典型病人中无一例极重病例和死亡病例,也说明了这一点。

    四、麻疹病情轻重与接种麻疹疫苗的关系

    对124例麻疹患者进行接种史调查,其中29例有明确的麻疹疫苗接种登记记录;10例未接种过麻疹疫苗;85例接种史不清。再按典型、非典型病例中各有多少个病例接种过麻疹疫苗、有多少个未接种过疫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接种麻疹疫苗后即使患病其病情也比较轻微,在非典型病例占的比重较大。见表4

    病情轻重与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有非常显著的差异。70例典型病人中只有5例接种过麻疹疫苗,54例非典型病例中有24例接种过麻疹疫苗;29例接种者当中,就有24例为非典型病人,表明接种麻疹一年后即使发病,大多数病人的病情都比较轻微,以非典型病例居多。

    讨论

    在开展计划免疫以前,麻疹在我县的发生,均具有2—3年一次周期性流行的规律,发病高峰多在冬春二季,发病年龄高峰多在5岁以下。非典型病例很少见,均以具备完整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出现,且病程交长,病情较重,常伴有肺炎、心衰、支气管炎等并发症状。

    开展计划免疫工资后,由于有计划的开展麻疹免疫接种,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降低了人群易感性,发病率大大下降,大破了本病周期性流行的规律,削平了流行季节高峰,使麻疹在时间分布方面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另一方面,计划免疫广泛地堆8-12月龄的儿童进行基础免疫,使小年龄组儿童的麻疹发病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资料证明大多数基础免疫的维持时间在4-6年就开始下降,程序规定在7岁进行加强免疫的间隔时间又是否过长,加上部分地方出现漏种和免疫空白,对7岁及其以上儿童的加强免疫也不太重视而未及时进行强化免疫,致使易感人群增多。此外如疫苗质量、接种技术、疫苗冷藏运输管理等因素都会对免疫接种成功率造成影响,致使大年龄组人群的免疫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当下降到不足以抵抗麻疹病毒的袭击时,加上易感人群的积累,则易发生麻疹的暴发或流行。由于这些原因,导致5岁以上人群组发病率增高,大年龄组发病比例上升的现象。为此,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大年龄组进行必要的加强免疫以降低麻疹发病率。

    再一方面,在开展普种麻疹疫苗前,很少见到非典型病例,以典型病例居多,诊断比较明确。普种麻疹疫苗后,出现了非典型病例,且占的比例不小,这与普种麻疹疫苗有直接关系;非典型病例的症状都比较轻,体征症状不明显,病程短,这给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常常造成漏诊、误诊,这也是值得注意的。

    小结

    本文对麻疹在开展计划免疫工作后出现的一些新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粗浅的探讨。提出并讨论了我县开展计划免疫工作后已打破了麻疹周期性流行的规律;发病季峰由冬春二季逐步向四季散发转化;发病年龄逐步向大年龄组转移、非典型病例增多等问题,提示了非典型病例的出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3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