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对骨伤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唐代蔺道人所著,全书三章,收方剂45首,用药160余种。总结了理伤正骨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记载有洗、贴、掺、揩以及内服诸方药,奠定了骨伤科辨证、立法、处方与用药的基础,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奠定了中医骨伤科治疗学基础,对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起有重要作用,现浅谈《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对骨伤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1. 指导临床理伤正骨的基本原则
该书系统总结了骨伤科基本理论。首次归纳骨伤科疾病治疗的十四个步骤:一、煎水洗;二、相度损处;三、拔伸;四、或用力收入骨;五、捺正;六、用黑龙散通;七、用风流散填疮;八、夹缚;九、服药;十、再洗;十一、再用黑龙散通;十二、或再用风流散填疮口;十三、再夹缚;十四、仍用前服药治之。这些治疗步骤是从大量临床经验中归纳整理而成,对临床医生有重要指导作用。书中骨折治疗方法可以归纳为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药物治疗四大原则,成为中医骨伤科治疗骨折的基本原则。
2. 指导临床理伤正骨的具体方法
2.1 诊断:蔺氏重视望诊及触诊,并以此而进行辨证施治。蔺氏认为:“凡损,一月尚可整理,久则不可。”即要分辨是新鲜骨折还是陈旧性骨折,倘若是陈旧性骨折,则不能用手法复位。其次,需确定是开放性骨折还是闭合性骨折,根据病情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这些,蔺道人统称之为“相度损处”、“相度如何整”,即通过望诊及触诊检查而明确诊断。
2.2 复位:在书中,对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均做有详细介绍。骨折的处理步骤,书中称为“医治整理补接次第”,归纳了十四法则,这十四法包括了清创、复位、外固定和内外用药一系列的治疗步骤,一直沿用至今。蔺氏强调:“凡认损处,只要揣摸,骨头平正,不平正,便可见。凡左右损处,只相度骨缝,仔细捻捺,忖度,便见大概”。这些论述即后人称“手摸心会”,通过摸、捻捺和忖度,明确诊断,决定复位的方法。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步骤,即蔺氏所强调的“拔伸”、“或用力收入骨”、“捺正”、“凡拔伸,或用一人,或用二人、三人,看难易如何。”“若骨出向左,则向右边拔入”。这些复位法,即“拔正牵引”,相度骨如何出,辨证处置。对于无法进行闭合复位的,则采取切开复位法。蔺氏认为:“凡伤损重者,大概要拔伸捺正或取开捺正。”“凡皮破骨出差爻,拔伸不入搏捺相近,差一、二分,用快刀割些入骨,不须割肉,肉自烂碎了,可以入骨,骨入之后,用黑龙散贴疮之四周,肿处留疮口,别用风流散填。所用刀最要快,剜刀、雕刀皆可。”“凡损伤,其初痹而不痛,应拔伸捺正,复用刀取开皮,皆不痛”。
2.3 固定:蔺道人用杉木皮做夹板,对骨折进行外固定,并对夹板的制造和具体运用做了详细介绍。“凡用杉皮,浸约如指大片,疏排令周匝,用小绳三度紧缚。”“凡夹缚,用杉木皮数片,周回紧夹缚。留开皆一缝,夹缚必三度,缚必要紧。”对于不同的部位,固定的方法也不一样。蔺氏强调:“凡平处,骨碎皮不破,用药贴,用密夹缚。大概看曲转处、脚凹之类,不可夹缚,恐后伸不得,止用黑龙散贴,帛片包缚,庶可曲转屈伸。”说明了近关节处不可夹缚,以免因固定而影响关节功能。同时,蔺氏对不同的骨折的部位也采取不同固定器材和固定方法。如他认为:“有数处如指骨断,止用苎麻夹缚,腿上用苎麻绳夹缚,绳如钱绳许大。”而“凡曲转,如手腕、脚凹、手指之类,要转动,用药贴,将绢片包之后时时运动。”
2.4功能锻炼:蔺氏治疗骨折,除重视整复和固定外,还特别强调功能锻炼,他认为:“凡正,要时时轻动使活。”又说:“凡曲转,如手腕脚凹手指之类要转动。用药贴,将绢片包之后时时运动。盖曲则得伸,得伸则不得屈;或屈或伸,时时为之方可。”功能锻炼对骨折愈合和恢复功能的促进作用早已被现代医学研究所证实,并被认为是中西结合治疗骨折的主要特点[1]。
3.指导骨伤临床用药价值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记载了众多的治疗骨折和内伤的方药。有内服药,有外敷药,还有熏洗药,内容极为丰富,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方如大活血丹、活血丹、大红丸、小红丸、七宝散、接骨散、四物汤等方剂,在后世临床实践中经常使用。在“又治损伤方论”中,提出了七步用药法:“如伤重者,第一用大承气汤,或小承气汤或四物汤通大小便,去瘀血也。……第二,用黄末药,温酒调,不拘时,……第三,服白末药,热酒调,其法同黄末服,……第四,服乌丸子,第五,服红丸子,第六,服麻丸子,用温酒调,……第七服活血丹,当归散,乳香散。”这七步服药法,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骨折的不同时间而服用不同药效的药物。常用整骨药物有草乌、乳香、没药、血竭、自然铜、地龙等,与本草文献功效记载相一致,至今仍为骨伤科常用药。这些常用方剂和药物都是通过大量临床实践验证总结出来,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总之,本书对骨伤临床者了解骨伤科发展史、温故知新及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重要参考资料有指导意义,对启发思路,可以看到前人如何总结临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论述,成为骨伤科治疗理论及原则,有些至今仍要遵循。对骨伤科常见病具体治疗方法,许多方法符合科学原理,沿用至今,有些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成为中西结合的代表作,如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通过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及临床经验,对古代医疗技术改进提高,应用于临床,更好地为骨伤患者服务[2]。对古代骨伤科疾病常用方剂和药物的应用,推陈出新,加减变化,便于临床运用。
参考文献
[1]李震.46例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6(2):166.
[2]徐国梅.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体会[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113., http://www.100md.com(胡天喜 李响玲)
1. 指导临床理伤正骨的基本原则
该书系统总结了骨伤科基本理论。首次归纳骨伤科疾病治疗的十四个步骤:一、煎水洗;二、相度损处;三、拔伸;四、或用力收入骨;五、捺正;六、用黑龙散通;七、用风流散填疮;八、夹缚;九、服药;十、再洗;十一、再用黑龙散通;十二、或再用风流散填疮口;十三、再夹缚;十四、仍用前服药治之。这些治疗步骤是从大量临床经验中归纳整理而成,对临床医生有重要指导作用。书中骨折治疗方法可以归纳为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药物治疗四大原则,成为中医骨伤科治疗骨折的基本原则。
2. 指导临床理伤正骨的具体方法
2.1 诊断:蔺氏重视望诊及触诊,并以此而进行辨证施治。蔺氏认为:“凡损,一月尚可整理,久则不可。”即要分辨是新鲜骨折还是陈旧性骨折,倘若是陈旧性骨折,则不能用手法复位。其次,需确定是开放性骨折还是闭合性骨折,根据病情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这些,蔺道人统称之为“相度损处”、“相度如何整”,即通过望诊及触诊检查而明确诊断。
2.2 复位:在书中,对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均做有详细介绍。骨折的处理步骤,书中称为“医治整理补接次第”,归纳了十四法则,这十四法包括了清创、复位、外固定和内外用药一系列的治疗步骤,一直沿用至今。蔺氏强调:“凡认损处,只要揣摸,骨头平正,不平正,便可见。凡左右损处,只相度骨缝,仔细捻捺,忖度,便见大概”。这些论述即后人称“手摸心会”,通过摸、捻捺和忖度,明确诊断,决定复位的方法。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步骤,即蔺氏所强调的“拔伸”、“或用力收入骨”、“捺正”、“凡拔伸,或用一人,或用二人、三人,看难易如何。”“若骨出向左,则向右边拔入”。这些复位法,即“拔正牵引”,相度骨如何出,辨证处置。对于无法进行闭合复位的,则采取切开复位法。蔺氏认为:“凡伤损重者,大概要拔伸捺正或取开捺正。”“凡皮破骨出差爻,拔伸不入搏捺相近,差一、二分,用快刀割些入骨,不须割肉,肉自烂碎了,可以入骨,骨入之后,用黑龙散贴疮之四周,肿处留疮口,别用风流散填。所用刀最要快,剜刀、雕刀皆可。”“凡损伤,其初痹而不痛,应拔伸捺正,复用刀取开皮,皆不痛”。
2.3 固定:蔺道人用杉木皮做夹板,对骨折进行外固定,并对夹板的制造和具体运用做了详细介绍。“凡用杉皮,浸约如指大片,疏排令周匝,用小绳三度紧缚。”“凡夹缚,用杉木皮数片,周回紧夹缚。留开皆一缝,夹缚必三度,缚必要紧。”对于不同的部位,固定的方法也不一样。蔺氏强调:“凡平处,骨碎皮不破,用药贴,用密夹缚。大概看曲转处、脚凹之类,不可夹缚,恐后伸不得,止用黑龙散贴,帛片包缚,庶可曲转屈伸。”说明了近关节处不可夹缚,以免因固定而影响关节功能。同时,蔺氏对不同的骨折的部位也采取不同固定器材和固定方法。如他认为:“有数处如指骨断,止用苎麻夹缚,腿上用苎麻绳夹缚,绳如钱绳许大。”而“凡曲转,如手腕、脚凹、手指之类,要转动,用药贴,将绢片包之后时时运动。”
2.4功能锻炼:蔺氏治疗骨折,除重视整复和固定外,还特别强调功能锻炼,他认为:“凡正,要时时轻动使活。”又说:“凡曲转,如手腕脚凹手指之类要转动。用药贴,将绢片包之后时时运动。盖曲则得伸,得伸则不得屈;或屈或伸,时时为之方可。”功能锻炼对骨折愈合和恢复功能的促进作用早已被现代医学研究所证实,并被认为是中西结合治疗骨折的主要特点[1]。
3.指导骨伤临床用药价值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记载了众多的治疗骨折和内伤的方药。有内服药,有外敷药,还有熏洗药,内容极为丰富,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方如大活血丹、活血丹、大红丸、小红丸、七宝散、接骨散、四物汤等方剂,在后世临床实践中经常使用。在“又治损伤方论”中,提出了七步用药法:“如伤重者,第一用大承气汤,或小承气汤或四物汤通大小便,去瘀血也。……第二,用黄末药,温酒调,不拘时,……第三,服白末药,热酒调,其法同黄末服,……第四,服乌丸子,第五,服红丸子,第六,服麻丸子,用温酒调,……第七服活血丹,当归散,乳香散。”这七步服药法,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骨折的不同时间而服用不同药效的药物。常用整骨药物有草乌、乳香、没药、血竭、自然铜、地龙等,与本草文献功效记载相一致,至今仍为骨伤科常用药。这些常用方剂和药物都是通过大量临床实践验证总结出来,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总之,本书对骨伤临床者了解骨伤科发展史、温故知新及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重要参考资料有指导意义,对启发思路,可以看到前人如何总结临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论述,成为骨伤科治疗理论及原则,有些至今仍要遵循。对骨伤科常见病具体治疗方法,许多方法符合科学原理,沿用至今,有些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成为中西结合的代表作,如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通过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及临床经验,对古代医疗技术改进提高,应用于临床,更好地为骨伤患者服务[2]。对古代骨伤科疾病常用方剂和药物的应用,推陈出新,加减变化,便于临床运用。
参考文献
[1]李震.46例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6(2):166.
[2]徐国梅.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体会[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113., http://www.100md.com(胡天喜 李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