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改善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132例有抑郁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还给予积极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对照组治疗30天后与治疗前相比较SDS评分略有下降(62.97±8.32 vs 65.11±6.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0天后与治疗前相比较SDS评分显著下降(31.39±6.67 vs 67.52±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治疗30天后治疗组SD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多(31.39±6.67 vs 62.97±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状。
【关键词】抑郁;心理护理;冠心病;效果观察
由于长期疾病困扰,冠心病患者心理压力显著增加,从而产生抑郁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预后。我们对18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其中132例患者(69. 8%)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状。对其中65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余67例行常规护理作对照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本科2009年5-12月收治的189例冠心病患者,其中132例患者(69. 8%)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状。其中男86例,女46例,年龄45-82岁,平均68.0±9.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9例,高中及以上93例;职业:农民16例,工人63例,干部46例,其他7例。
1.2 方法
1.2.1调查方法 入院后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1]反映抑郁状态。按l-4级评分,用正反向计分所得总分乘以l.25得标准T分。T≤50为划界分,50≤T<60为轻度,60≤T<70为中度,T≥70为重度。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采用标准的指导语,以患者自评方式为主。个别病情重,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由患者口述,护士代为填写问卷。
1.2.2干预方法 将有抑郁症状的13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观察组65例,对照组6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抑郁得分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外还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收集资料。了解患者病情、检查治疗情况、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及对疾病的认识和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找出原因。②根据不同个体采用开放式(从患者的回答中继续提问)、启发式(患者不愿说出的问题,采取启发、诱导)、讨论式(护患双方都感兴趣的问题,可充分发表意见,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等交谈方式,通过询问患者家庭成员间关系、家庭经济来源、单位状况等,鼓励患者倾诉内心苦闷。③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利用图片、讲课、黑板报、小册子等集体和个别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疾病转归等情况,使其建立治疗疾病的正确态度,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④争取家属的理解、支持和参与,鼓励家属陪伴、亲友探视。
1.2.3评价方法 采用相同测试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0天对两组进行SDS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数越高,抑郁症状越重。
1.2.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对照组治疗30天后与治疗前相比较SDS评分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0天后与治疗前相比较SDS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治疗前两组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天后观察组S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
*示治疗30天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t=24.02,P<0. 001
3 讨论
3.1 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特点 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等情绪问题,其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与躯体症状相互作用,严重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抑郁情绪可引起体内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引发一系列的生理病理改变,如儿茶酚胺的过量分泌、脂类代谢的紊乱、多种促凝物质和强烈血管收缩作用的物质释放、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等,其结果是心肌供血供氧减少,而心肌耗氧增多,故抑郁情绪会促发或加重心绞痛,增加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病率。有研究表明[2]高抑郁组和低抑郁组心肌梗死患者相比,在心绞痛发作次数、ST段恢复时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衰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指标之间均有显著差异,高抑郁组的治疗效果及近期预后差。
本研究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治疗30天后与治疗前相比较SDS评分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30天后与治疗前相比较SDS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治疗前两组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天后观察组SD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地缓解抑郁等负性情绪,而且通过认知的改变,减轻了抑郁情绪对躯体状态的影响,抑制了上述的病理、生理过程,恢复了内环境的稳态,改善了冠脉动脉供血供氧,提高了临床疗效。另外抑郁情绪可导致不适主诉增多,通过护理干预缓解其抑郁情绪,患者不适主诉相应地减少,也是临床疗效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使患者掌握缓解抑郁情绪的一些方法,使其出院后长期保持良好心态,对长期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3.2 护理对策
3.2.1 相互信任的关系是护理干预成功的关键
通过与患者交谈,鼓励患者诉说内心的感受,让患者有机会将内心压抑的感受发泄出来,同时让患者身心尽量放松,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设身处地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并给予理解、同情、安慰,让患者认识到抑郁对身心健康产生的消极影响,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选择最佳的生活方式。而护士与患者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只有相互信任才能让患者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尊重医护的建议,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治疗,达到治疗目标。
3.2.2 家庭社会的支持可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
家庭的支持可稳定患者情绪,增加患者被爱的感觉,增强治疗信心。应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指导其在感情上安慰、关心,在生活上照顾,让患者体验到亲人的爱,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从而缓解其抑郁情绪。社会的支持可给患者心理安慰由于疾病的病程长,经济负担较重,有一部分患者常需子女或亲友资助。患者对家庭、社会的依赖增加,得不到这些支持可使患者产生无助、活着无价值等情绪反应,促使其抑郁产生,因此在患者面前不应讨论费用问题,鼓励患者亲友探视、陪护,强化社会支持,从而减轻其孤独无助感,建立起治疗疾病的信心[3]。
3.2.3 针对不同个体及不同临床表现,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
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表现进行护理评估。冠心病患者常表现意志消沉、少言寡语、食欲不振、康复训练消极,有些患者对各种刺激感受性增高,注意力内移,不但对疾病敏感,甚至对过去未察觉到的一般正常生命活动,如心跳、血管搏动、胃肠蠕动等均误认为异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8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