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下鼻甲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43例
第1页 |
参见附件(1178KB,1页)。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手术方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耳鼻喉科243例OSAHS患者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鼻内窥镜下鼻甲手术治疗。结果243例OSAHS患者在本院经过鼻内窥镜下鼻甲手术治疗后,复查结果显示临床治愈者170例,占70.0%,显效37例,占15.2%,有效28例,占11.52%,无效8例,占3.3%。结论OSAHS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鼻内窥镜下鼻甲手术治疗术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方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鼻内窥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鼻甲
近年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常见睡眠呼吸性疾病之一,呈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特点,临床征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打鼾、呼吸中断或张口呼吸、憋气、儿童可伴有遗尿等,同时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行为及学习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是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之一,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目前OSAHS多采用外科手术解除上气道狭窄[1]。本院究旨在探讨及应用鼻内窥镜下鼻甲手术治疗OSAHS的疗效,本院于2005~2010年收治了243例由鼻甲异常(伴或不伴有腺体肥大)所导致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在局麻下行鼻内窥镜下鼻甲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耳鼻喉科243例的OSAHS患者选作为研究对象,243例患者术前全部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和鼻窦CT检查、鼻内窥镜检查。其中男190例,女53例,年龄范围在19-64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3个月至11年。其中合伴有鼻中隔偏曲者150例,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厚者65例,慢性鼻窦炎存在鼻息肉者28例。临床分度为:轻度者132,中度78例,重度33例。
1.2手术方法用1%地卡因约20 ml加0.1%肾上腺素约3ml涂棉片将鼻腔的表面麻醉后,在鼻内窥镜下仔细全面观察患者的鼻腔结构。中鼻甲气化者在鼻内窥镜下,经过中鼻甲黏膜下侧将中鼻甲骨的外侧部分骨质切除,解除鼻中隔和中鼻甲黏膜的挤压状态;对于中鼻甲下部过度偏移向内侧的患者,通过剥离位于嗅沟狭窄部位之上向外压迫的中鼻甲,使中鼻甲骨下端产生骨质外移;对于球状部黏膜肥厚者进行鼻内窥镜下吸切到黏膜下方位置切除肥厚的鼻甲部分,伴或不伴中鼻甲骨外移。手术完毕后用高膨胀海绵填塞在鼻中隔与中鼻甲之间,海绵于术后2~3天取出。在手术中243例患者出血量在5ml~20 ml之间。
同时慢性鼻窦炎存在鼻息肉者28例,行息肉切除术。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厚者65例,行鼻甲肥厚部位切除术及腺样体切除术。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感染的预防治疗,5~6天出院。出院后2个月需复查多导睡眠监测,以判断手术效果及恢复效果。
2结果
243例OSAHS患者在本院经过鼻内窥镜下鼻甲手术治疗后,复查结果显示临床治愈者170例,占70.0%,显效37例,占15.2%,有效28例,占11.52%,无效8例,占3.3%。复查手术有效者的术前术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比较祥见表1。观察表1可知,这两组有效病例的术前术后多导睡眠监测指标包括AHI、平均SaO2、最低SaO2以及入睡时间在手术后均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呈显著性,即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复查手术有效者的术前术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比较
3讨论
睡眠呼吸暂停指的是在睡眠过程中,经口鼻的气流停止大于等于10秒;低通气即通气不足,指的是在睡眠过程中,与基础水平相比较,呼吸气流的强度降低大于50%,同时常伴有血氧饱和度降低伴或不伴有觉醒。睡眠呼吸暂停中的低通气(即通气不足)指数(AHI)指的是在睡眠中平均每小时低通气(即通气不足)和呼吸暂停的次数。阻塞性呼吸暂停是指呼吸暂停时口鼻无气流通过,而胸腹呼吸运动存在[2]。
此研究选择对象两组有效病例的术前术后多导睡眠监测指标包括AHI、平均SaO2、最低SaO2以及入睡时间在手术之后均较手术之前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来说,悬雍垂腭咽的成形术(即UPPP)依然是OSAHS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这种手术主要适合于因口咽腔狭窄而引起的上气道阻塞患者,除需要术前定性诊断(多导睡眠监测)以外,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定位诊断。
综上所述,由于OSAHS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在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案治疗,以提高疗效。目前,鼻内窥镜下鼻甲手术治疗术已经得到了广大临床医生们的认可,只要能够具备鼻内窥镜下监测系统以及鼻动力切割和吸引等系统,具有较熟练内镜下操作的经验及相应成熟的麻醉、护理工作的配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78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