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1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2110471
液针刀配合泡足治疗跟骨骨刺10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谢高华
第1页

    参见附件(2012KB,2页)。

     【摘要】目的:观察液针刀配合泡足治疗跟骨骨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液针刀配合泡足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液针刀治疗.治疗1~3个疗程,随访一年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3%,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42%,总有效率为93%.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液针刀配合泡足治疗跟骨骨刺疗效明显.起效迅速,治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跟骨骨刺;液针刀;泡足

    跟骨骨刺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具有发病缓慢、病程长、顽固易复发的特点。传统疗法因治疗时间长、病人难坚持,故治疗显得较为刺手。近年来笔者运用液针刀松解配合中药泡足方法治疗跟骨骨刺痛,收到满意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00年1月至2009年本院门诊患者,选择200例。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治疗组男 35 例,女 65 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8.5岁;对照组男 30 例,女 70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8.5岁,病程 1月~10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拟定.多发于中年以上病人,临床表现以行走时足底跟部疼痛,甚至行走困难为主要症状,行走时足跟不敢用力着地,痛势起床或坐位站立时疼痛加重,休息时减轻,跟骨底跟结节前缘偏内侧有明显的压痛点。跟骨侧位Ⅹ线摄片可见不同程度的鸟嘴样骨质增生,抗0,类风湿因子定量检查结果均正常。多为单侧发病,仅3例为双侧发病。

    1.3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年龄在40~79岁的患者;自愿接受本研究治疗方法的患者。

    1.4排除标准

    1周内接受过与本病相关治疗的患者; 合并心、脑、肾脏疾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症等患者; 资料不全,不完全配合此疗法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先配好消炎镇痛混合液﹙2﹪利多卡因1mil+曲安奈得注射液10mg+骨肽注射液2mil﹚。嘱患者俯卧位,踝前垫枕,足跟向上。跟底压痛明显处进针刀,刀口线与足的纵轴平行,针体垂直于局部皮肤,直达骨面,待患者有酸胀感时,回抽无血,后注入混合液2~3㏕;将刀口线调转90°角,斜行切开2~3刀,后再剥离2~3下,出针刀,敷创可贴「2」。一次为一个疗程。休息7天行第二疗程。

    2.2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配合中药浸足。处方:地下明珠20g,透骨草20g,伸筋草20g,威灵仙20g,独活10g,川芎10g,桂枝10g,鸡血藤20g,川乌10g,苏木10g,骨碎补10g。加水2000㏕,浸泡30分钟,文火煎沸40分钟后,用纱布滤出药液盛盆,加入食醋50㏕。乘热气熏蒸病足,待水温降至适宜温度后,将患足浸没于药液中进行浸泡,药液冷却再加温,每次30~40分钟,每日两次。针刀术后第2天开始,连续5天为一疗程。

    全部病例治疗1~3个疗程.嘱患者穿宽窄适中的软垫鞋。随访一年总结疗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每次起步时亦无痛感,随访一年未复发者;显效:疼痛基本消失,偶因过度劳累后有轻度疼痛,稍休息后即消失;好转:症状基本消失,能够正常行走,负重劳动后跟部有酸痛感,但能忍受;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

    3.2 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

    见表1.总有效率,治愈率,复发率治疗组分别为100%,83%,5%.对照组分别为93 %,42%,2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① P<0.05

    3.32组痊愈患者疗程比较

    见表2。2组痊愈患者疗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程短,见效快。

    表2 2组痊愈患者疗程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 ① P<0.05

    3.4 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毒副反应。

    4 体会

    目前关于跟骨骨刺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趾背伸时使跖筋膜、韧带遭受到悬吊应力作用,跖筋膜、韧带紧张而使足弓升高,致使跖长韧带、筋膜在起点处受到牵拉,长期反复的牵拉导致足部的生物力学结构改变,韧带、肌肉、肌腱、筋膜由于受力的不均匀,而产生慢性劳损和无菌性炎症,进而导致软组织的退变、粘连、痉挛、增生引起足跟部疼痛。

    针刀治疗的作用机理是松解软组织的粘连,瘢痕和挛缩,恢复软组织的力学动态平衡;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肌痉挛,肌紧张,改善代谢,促进炎症致痛物质的消除,解痉止痛。针刀还具有针刺的效应,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激发体内调节作用,产生镇痛物质,达到“松而不痛,通而不痛”的效果。

    利多卡因是局麻药且有止痛作用;曲安奈得注射液为合成糖类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减少局部渗出的作用,药力持久;骨肽注射液具有调节钙、磷代谢。将消炎镇痛液直接注射到病灶部位,使疼痛得到迅速缓解,并能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及肌肉痉挛,消除炎症水肿,扩张局部血管,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

    跟骨骨刺属中医骨痹,痹证范畴.人过中年,元气渐衰,气血失充,肾精不足,加之劳役损伤,感受风寒湿邪,经络关节痹阻不通,气血营卫运行不畅,筋脉骨络失于濡养,筋骨退变,致足跟部疼痛,活动不利.治疗以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为原则。方中地下明珠,透骨草,伸筋草, 威灵仙, 独活祛风散寒,除湿消肿;川芎, 鸡血藤, 苏木活血行气,舒筋止痛; 桂枝, 川乌温经散寒,通络止痛;骨碎补能补益肝肾,强筋壮骨;醋能通血脉,软坚化刺,消肿止痛,引药渗入。《理瀹骈文》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内病外治,殊途同归".阐明了外治法和内治法理论依据相同,方法不同,均能取得相等疗效,笔者结合药物浸泡足部,正合此意.中药熏蒸泡足的作用机理是:温热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炎症介质和致痛物质清除,缓解肌肉痉挛,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起到消炎,解痉,止痛作用;中药有效成分直接浸润到病变部位,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和肿胀消退,松解粘连;中药发挥疏经通络,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之功效。现代研究认为[3],中药熏洗浸泡疗法能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形成新的反射,从而破坏原有的病理反射联系,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1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