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在静脉输液护理操作中效果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090KB,1页)。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静脉输液排气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找出一种比较理想的静脉输液排气方法在临床中推广使用。方法先将挤压排气法(简称挤压法)安排到大外科五个护理单元,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简称改良法)安排在大内科五个护理单元训练应用6个月,在当年九月份的护理操作考核中专门安排1名记时员统计密闭式静脉输液大外科组,大内科组每人排气所用的时间以及一次排气的成功例数。两个组参考的护士均不知详情,排除干扰因素。结果改良法与挤压法相比,改良法排气时间少于挤压法,P﹤0.01,一次排气成功率明显高于挤压法,P﹤0.01。结论改良法排气速度快,一次排气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方便、容易掌握,已在我院全面推广使用。
【关键词】密闭式静脉输液;排气方法
密闭式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主要给药途径之一,输液前排气是此项护理操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环节,2010年3月开始我院采用分组法培训大外科、大内科各护理单元的临床一线护士,大外科为Ⅰ组采用挤压法,大内科为Ⅱ组采用改良法,在临床应用半年后,2010年9月在全院护理技术操作考核项目中将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列为必考项目,在考核过程中将排气所用时间、成功例数单例进行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9月份全院临床护理操作考核中已参加过半年分组培训的护士,Ⅰ组挤压法,大外科五个护理单元参考护士70人,Ⅱ组改良法,大内科五个护理单元参考护士68人,两组均用同样输液器和液体,两组之间护士年龄、学历、临床工作时间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两组考核员均为护理部指派的四名护士长,被考核人员均为在岗培训半年的临床护士,结果判定以三人及三人以上持相同意见为准。
1.2.1准备按常规方法插入输液器、固定排气器、将调速器移至距离输液器过滤器50CM处关闭,旋紧头皮针与输液器的连接处,悬挂液体于输液架上。
1.2.2排气方法
1.2.2.1挤压法[1]将穿刺针的针柄夹于两手指之间,倒置茂菲滴管并挤压滴管使输液瓶内的液体流出,当滴管内的液面达到滴管的1/2-2/3满时,迅速转正滴管,打开调节器,使液体缓慢下降,直至排尽导管和针头内的空气,关闭调速器。整个排气过程始终保持输液管无折叠。
1.2.2.2改良法[2]挤压滴管,在液体到达滴管前倾斜成135°-150°角,让液体从滴管壁或液侧面流下,当滴管内液面达1/2-2/3时,将终端过滤器及乳头垂直向上,同时打开调节器,让液体流下而排气,排尽导管和针头内空气时立即关闭调速器,整个排气过程始终保持滴管的倾斜度和输液管无折叠。
1.2.3评定标准:排气时间从操作开始至关闭调速器为止。排气成功以目测滴管下端输液管内、管壁、终端过滤器、乳头、针管内无气泡则为一次排气成功。
1.2.4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对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表(1)
表1两种静脉输液排气法的排气效果比较
改良法与挤压法时间比较P<0.01,排气成功率比较P﹤0.01
3 讨论
两种方法是通过挤压滴管,空气进入液体瓶内从而使瓶内压升高,利用液体瓶内的正压和液体静压作用使瓶内液体快速流入滴管,改良法整个排气过程中滴管呈倾斜状,液体先流经茂菲滴管侧壁或液体侧表面,再流向下端输液管就能间断达到缓冲其冲击力的目的,从而减少气泡的产生[3],即使水柱流入滴管时有气泡产生也能浮在滴管液面上[4]。挤压法排气过程中滴管呈直立状,其液体水柱呈直线迅速流入下方液面,产生较大冲击力从而形成气漩及飞溅的液体而产生较多气泡,气泡随着气漩被液体带入输液管道中,致使管道内残留空气,难以一次性排气成功[5]从而导致排气时间延长。本研究结果表明,改良法平均一次排气时间8.8±1.4明显少于挤压法时间10.8±1.7,p<0.01,一次排气成功率95.6%明显高于挤压法70%,p<0.01。改良法排气速度快能节省治疗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一次排气成功率高,减少药液浪费,树立护理工作者自信心,从而为提高穿刺的成功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利于构造和谐护患关系。综上所述,改良法符合省时省力高效率的工作原则,已在全院各护理单元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小寒 尚少梅 基础护理学[M]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87.
[2]张长英 李芳凤 蒋贤菊等. 静脉输液不同排气法的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 2008.23. 2123
[3]冯银解 陈春兰 曹江燕 倾斜式静脉输液排气法的探讨[J] 中国民康医学 200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90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