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1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2110260
平片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86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覃七林
第1页

    参见附件(1106KB,1页)。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手术方法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入住我院的86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病例,52例行腹股沟疝平片无张力修补术(Tension-free Inguinal Herniorrhaphy, TIH),34例行传统修补术,比较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TIH的术后住院天数、恢复非限制性活动天数、应用镇痛剂人数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术后并发症依次是血清肿、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TIH组5.8%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的17.6%(P>0.05)。结论:TIH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选择,其疗效主要取决于术者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传统修补术;平片无张力修补术

    腹腔内组织或脏器经由先天或后天形成的间隙或裂孔区进入另一区域称之为腹疝。其中腹股沟区组织或器官位移称为腹股沟疝[1],常见的有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腹股沟疝占90%,男女发病比例为15:1,以婴幼儿及老年人发病率最高。自Bassini 1887年首创疝修补术以来,经过了Halsted(1889)、Furguson(1890)、Mcvay(1948)等改良术式。经过大量实践,Lichtenstein(1986)首先提出了无张力修补术,即用生物材料作为补片对腹股沟管后壁加强。1989年,Gilert和Rutkow应用疝囊回纳后利用圆锥形生物材料网塞充填内环口[2]。为比较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8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共收住腹股沟斜疝患者86,年龄21~83岁,平均61.3岁;男111例,女69例。86患者按手术方式分成两组,传统修补术组52例,平片无张力修补术34例,两组一般资料及腹股沟疝见表1,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手术方法术前常规麻醉:TIH手术全部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传统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或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前留置导尿管,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TIH手术采取头低脚高15°体位,补片选用10x15 crn的ViProll补片(Ethicon)或l0×15cm的聚丙稀补片(Malex或Prolene)。疝钉固定器选用5 mm连发式螺旋钉(Auto-Suture)或10mm的连发型缝合钉(Ethicon)或5mm连发式锚状钉(Ethicon)。手术方法采用Dion YM技术:术者站立于患者对侧操作,助手持镜于患者患侧。脐孔穿刺后,建立气腹至15 mmHg。脐孔置10 mm套管,右侧腹直肌外侧平脐水平置12mm套管为主操作孔,疝缺损上缘自脐内侧韧带至髂前上嵴用带电凝的剪刀切开腹膜,进入腹膜前间隙。将腹膜瓣与腹横筋膜充分游离,剔除腹膜外和精索周围脂肪,将疝囊从精索上剥离至“精索成分腹壁化”,如进入阴囊或疝囊较大,可将疝囊横断,旷置远端。分离腹膜前间隙至周围合适位置,用钉合器将补片固定于耻骨梳韧带、耻骨结节、腹直肌背面外侧和弓状下缘,最后缝合或钉合关闭腹膜。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应用镇痛剂人数、恢复非限制性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实验均数均以(x+s)形式表示,计量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a=0.05。

    2 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

    2.2两组手术后临床指标比较两组单侧、双侧手术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前2位并发症均依次为手术部位血肿、暂时性神经功能失常,其它临床指标见表 1。

    表1 两组不同手术方式患者临床指标评价的比较()

    注:与传统手术组比较,*P<0.05

    3 讨论

    TIH具有术后切口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2]。一般术后补片植入更深,补片与切口相距较远,可早期下床活动,因此,补片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传统手术有所降低。本组调查发现,与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比较,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体现了操作简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06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