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的麻醉处理
第1页 |
参见附件(1045KB,1页)。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在本院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的患者26例,手术均在硬膜外阻滞麻醉或腰麻下进行。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7例/26例);其中心梗7.69%(2例/26例),残端坏死11.54%(3例/26例),创面感染7.69%(2例/26例)。结论:术前准确判断截肢平面,选择合适的麻醉的方法;术后注意心、脑、肾功能维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麻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
随着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截肢率逐步下降,但截肢术仍是挽救部分严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生命的最后手段[1]。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在本院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患者的麻醉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9-01/2011-04在本院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的患者26例(男16例/女6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70.5±11.9岁;其中患者术前有冠心病史73.08%(19例/26例);高血压史61.54%(16例/26例);糖尿病史73.08%(19例/26例);血管重建术史38.46%(10例/26例),脑卒中史11.54%(3例/26例)。
1.2方法 手术均在硬膜外阻滞麻醉或腰麻下进行,术中不用止血带,皮瓣以手术刀切开,肌肉组织以电刀切断、止血,血管解剖后结扎、切断,神经以锋利刀片切断,骨残端以骨蜡止血,创面放置皮片引流并加压包扎。术后均用二线头孢抗生素或头孢孟多脂或头孢尼西抗感染治疗,残肢以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
2结果
26条肢体行截肢术26次;其中截趾术19.23%(5例/26例),半足截肢7.69%(2例/26例),膝下截肢34.62%(9例/26例),膝上截肢38.46%(10例/2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7例/26例);其中心梗7.69%(2例/26例),残端坏死11.54%(3例/26例),创面感染7.69%(2例/26例),见表1。
表1. 行截肢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n(%)]
3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多为老年人[2~3],并存症发生率高;而且患者多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全,术前也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对此类患者任何手术打击都会有并发重要脏器衰竭的危险。
由于患者年龄大、动脉硬化,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很可能同时累及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手术时间较长,椎管内麻醉有一定优势,Buhre认为椎管内麻醉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提供术后良好的镇痛,减少术后血栓形成、肺、心血管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4~5]。全身麻醉效果好,但对全身干扰大,易导致多器官功能改变和代偿不足。从对脏器功能的管理来看,椎管内麻醉术中、术后止痛效果较好,全身干扰少,较全身麻醉管理相对较容易。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截肢术后残端能否顺利愈合,主要取决于截肢平面的血运。术后近期发生残端坏死者为截肢平面选择过低,术后远期残端坏死者截肢平面上动脉硬化闭塞进展或旁路血管闭塞。术中不宜使用止血带,以便及时观察肢体残端血运,如发现切缘血运不佳,肌肉无弹性,应及时升高截肢平面;术后应密切观察残端血运,对有坏死表现者,应尽早再次截肢,以减少感染机会[6]。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7例/26例);其中心梗7.69%(2例/26例),残端坏死11.54%(3例/26例),创面感染7.69%(2例/26例)。提示术前应准确判断截肢平面,选择合适的麻醉的方法;术后注意心、脑、肾功能维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汪忠镐,张福先.血管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450.
[2]韩冰,王家祥,王兵,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的外科治疗[J].中国综合临床,2010,26(02):207-208.
[3]冯英璞,张桂芳,刘东苗,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09):98-99.
[4]Buhre W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45KB,1页)。